位於蚌埠龍子湖西岸的中國南北分界雕塑具有什麼含義?

橫貫中國東西的秦嶺—淮河一線,是公認的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蚌埠恰恰就處在這條分界線上,千里淮河穿城而過,京滬高鐵飛渡南北,氣候四季分明,習俗南北相濟。長期以來,南方人說它是北方,北方人說它是南方。蚌埠,就是這樣一座具有鮮明南北方分界特點的城市。

位於蚌埠龍子湖西岸的中國南北分界雕塑具有什麼含義?

南北分界線

由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南北分界線標誌——《火鳳凰•龍》雕塑,就聳立在蚌埠市區東部的龍子湖西畔,雕塑高39.9米,重100噸,按照中國傳統,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設計了青銅鑄造的青龍、朱雀、白虎、龜蛇(玄武),頂端是一條欲飛的蒼龍,寓意中國的全面騰飛。整個雕塑偉岸挺拔,直指天際。中部八根鋼管,藍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徵北方氣候寒冷;紅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徵南方氣候溫暖;中間夾有一顆青銅珍珠,寓意蚌埠是珠城,地處南北之間。

位於蚌埠龍子湖西岸的中國南北分界雕塑具有什麼含義?

南北分界線

蚌埠的這座南北分界線標誌2006年3月就已設立,領先於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的所有城市,早就成為蚌埠市民心目中的地標。

來自南北兩端不同的文化,在蚌埠這個中部城市互相碰撞和融合。

在語言上,蚌埠方言具備北方方言的特徵,屬中原官話。在普通話得到推廣的今天,聽懂蚌埠話並不困難。

在飲食上,蚌埠人的口味介於南北之間,鹹也吃得,甜也吃得,辣也吃得。

在民風習慣上,蚌埠則是兼具北方的豪邁與南方的委婉,細細瞭解一個蚌埠人會有剝洋蔥的感覺,一層一層地反轉,沒有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