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客盈门 人气旺财更旺 ——解读春节全市旅游收入逾9亿元“配方”

春节的柳州有多火,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新村开民宿的陈大姐知道答案。

早在2月2日,陈大姐一家就开始忙碌了,准备迎接春节期间的游客。随着209国道民俗风情走廊与三柳高速互动频繁,游客越来越多,陈大姐的民宿房间也增加到16个,“春节假期前一个星期的房间早就订满,一家四口根本忙不过来。”

找年味,来柳州就对了。山岔湾炸醒狮、苗乡坡会多风情、侗族婚俗闹不停等,一系列年味十足的节庆活动搅活了全市旅游市场——“吸金”9.1亿元,揽客185.1万人次,赚足了“人气”和“财气”。

记者了解到,春节的柳州旅游市场呈现持续火爆态势。较之于2017年6.08亿元和2018年6.93亿元的旅游收入,今年的9.1亿元旅游收入可谓是大跨步。那么,今年柳州旅游呈现出“人财两旺”的强劲态势,靠的是什么“配方”?

民俗文化 主打“过大年”

民俗文化主打“过大年”,一年更比一年“料足”,其中,尤以两个民俗特色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最有看头。

大年初三,三江县林溪镇程阳村大寨屯近百人组成的送亲队伍挑着酸鱼、酸鸭、糍粑、米酒等贺礼,送新娘回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此外,程阳八寨侗族婚俗、布央仙人山的捶糍粑和多耶、《坐妹》演出、冠洞景区百家宴、丹洲景区寻找好声音等体验活动备受游客好评。

南京游客杨海明今年再次来到三江,老百姓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热情让他感到惊讶:“没想到,以工业见长的柳州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这才是生态之美文化之韵。”

相隔100多公里的融水县也同样热闹。苗族传统“打同年”、芦笙踩堂、斗鸡斗马、串村走妹等精彩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其中,双龙沟梦呜苗寨在除夕当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人齐聚一堂吃同年宴、过中国年,吹芦笙、跳踩堂舞、跳竹竿舞等带有当地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不仅登上了CCTV《传奇中国节·春节》直通春晚大戏,也受到了《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

此外,柳城县崖山休闲农庄“走钢丝”“船上对歌”等大型民间绝技表演,以及鹿寨县中渡古镇“舞龙舞狮游行表演”“山歌彩调表演”等系列精彩的民俗活动,打响柳州民俗文化旅游名片,让柳州春节文化旅游市场年味更浓。

多元旅游 更添“新元素”

县域风情飞扬,市区热闹也不减。民俗游、休闲游、赏花游、时尚游,多元的旅游方式让市区各景区赚足了人气。

龙潭公园第十六届雷塘庙会在大年初一开幕,通过“柳宗元祭天祈福”仪式、“民族手工艺体验互动”“庙会图片展”等游客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迎接新春的同时,也体验了特色民俗,感受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柳州文庙从除夕开始便有春季祭孔大典、彩调剧展演、文化汇演、送全家福等多项活动;卡乐星球欢乐世界主题乐园举办“金狮闹新春”“新春祈福仪式”“福禄寿喜财五福巡游”等活动,结合推出各种优惠门票,吸引了2.5万人次前往体验。

同时,西来寺祈福纳祥、马鞍山登高迎春、鱼峰公园听山歌、环江滨水大道健康长跑,构成了游客庆祝新春佳节的方式。

对于柳州旅游近几年的持续火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其中有着必然的因素。“如今的柳州旅游,早已不是原来单个景区的‘自由出击’——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除政策支持、高铁运力提升等因素综合作用外,还整合了全域旅游的力量,将风情、生态、民俗、文化等捏成一个拳头,形成一种综合性体验,让柳州旅游形象推广整体合力出击。”

记者 梁莎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