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庫哈斯的近期思考

庫哈斯是在世的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大師之一。很多中國人知道他,是因為他設計的位於北京東三環的CCTV大樓。這座大樓在當年引發了無數的爭議,而且不僅在中國,在歐洲也是。據說當年經常有熱心的北京市民打熱線電話提醒,東三環有棟樓蓋歪了。不過,建成之後,毫無疑問,CCTV大樓成了北京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庫哈斯9月7號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活動上,介紹了他最近一些年的思考。微信公眾號“全球知識雷鋒”整理和介紹了他的演講和討論內容。我們結合庫哈斯之前的一些分享,跟你介紹下這位建築大師近期關於建築、城市和鄉村的思考。

從六、七年前開始,庫哈斯的事務所開始關注建築遺產保護。原因是,儘管庫哈斯自己就是個著名的地標製造者,但他認為建築對形式和引人注目程度的關注有些過頭了。用他的話說,“我們發現當代建築似乎被推向了極端的形式狂歡。幾乎我們參與的所有項目都要求我們創造地標。當我們開始認真進行建築遺產保護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這種極端中解脫出來。”

同時,庫哈斯和事務所的重心,也在慢慢從歐洲大本營轉向東方。不過,庫哈斯堅信,儘管有全球化,但“每一個文化、每一個地方的潛力和可能性都大不相同”。

這種多樣性對建築師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不能再用一種建築或一套體系去應對不同文化,每一種建築都是本土條件和潛力與建築師的天賦和興趣之間的碰撞。”

庫哈斯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他直覺認為,“進入21世紀,不能再認為建築師所做的所有事都是在為人類服務,而越來越多的是關於機器和人的關係,甚至是關於機器和機器的關係。所以這是在挑戰人類的地位。”

在庫哈斯看來,現在正站在一個建築歷史中的關鍵節點,需要去反思人和建築的關係。“我們仍然在宣揚建築為人服務,還以為人和建築應當親密互動,但我們真正需要面對的事實卻是,人類不再是充滿善意地與物質世界親密互動,而是嚴酷地監視各種機械的運行。這裡面也蘊藏了發現新的建築語言的機會。人類似乎必須適應機械,變成複雜機械的一部分,因為人類有可能製造差錯,而機械本身需要完美。”

除了上面的這些思考之外,庫哈斯著力最多、討論也最多的是對於農村或者說非城市地帶的關注和思考。他認為,現在城市中的很多設計,都有娛樂大眾的色彩,因此,真正的機會在鄉村。

庫哈斯說,城市的本質已經被極大改變了,背後的推手就是市場。“市場經濟在全世界成為城市發展的推動力,而不是意識形態或者政治意圖。市場經濟不僅改變了城市的本質,也改變了我們整個文明的本質。最重要的是,市場經濟已經強加給我們所有人一種危險,不管我們意識到沒有。”

這種危險是:可能性的消失,“一切皆有可能的情況,在當代城市中在變得非常罕見”。

以藝術為例,庫哈斯批評說,“藝術變得像個寵物,萌化而友善。我們在其中看到了我們自己,我們也會拍無窮無盡的自拍。我們沉迷於這些吸引人的東西。” 此前那些帶有冒險性和啟蒙性的價值觀,比如自由、平等、兄弟情誼,“完全被舒適、安全、及可持續性所替代。” 儘管這些新價值本質上不壞,但是,人在變得對這些新價值“過度迷信並失去判斷力”,“當代城市成為充滿萌物的地方”。

因此,庫哈斯建議應該去關注農村,“特別是關注市場經濟對農村的影響,去探索我們並不熟悉的環境和狀態。”而且,儘管全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但是,地球表面只有2%的面積是城市。

農村本身也在經歷劇變。因為,人類的觀察方式在變得越來越智能,不僅能得到一個關於地球任何角落的高清照片,還可以分析照片上的內容。“農業的本質正在被深刻顛覆,農業將變成一門信息技術。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被感知,被看見,並且被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塊地種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庫哈斯說,自己之所以對農村感興趣,正是因為,“我們需要擁抱新的變化,不僅是為了新的變化,也需要參與這個變化。因為我們對舒適的迷戀,我們越來越試圖避免極端情感和極端美學,這是人類的自我放逐。”

因此,“建築師需要調整他們的注意力,以適應愈加惡劣的社會大環境 。全球變暖、物種消失、很多地方變得荒蕪,如何在這些變化中安置合理的建築,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如果能找到一個普遍的鄉村共性,就可以瞭解每個鄉村都需要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和服務。

以上就是建築大師庫哈斯最近關於建築、城市和鄉村的一些思考,希望對你能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