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不得不承認,“像素化”正在成為一個強勢的流行元素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遊戲【我的世界】畫面

它們躍躍而起,在底座上搖搖晃晃,在天空中推進推出。

不要想歪了,我說的是全球各地的開發商們都很熱衷的像素化建築。

在世界各地,像素文化也在向建築領域蔓延,成為一種強勢的設計潮流!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要數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在紐約的倫納德大街56號。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在曼谷,溫哥華,法蘭克福,奧斯汀,倫敦,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也將要出現一堆玻璃和鋼鐵的像素建築。它們來自哪裡,它們代表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在一個層面上,我們只是看到了辦公樓設計的最新時尚。這是一個建築設計的子類型,通常建築的平面和結構形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它非常善於使用先鋒派的任何手法,通過將表皮打碎及做一些凹凸變化,就能打造一個的地標建築。

曾經哥特式鐘樓引領潮流,art deco風格也曾風靡一時,還有玻璃幕牆盒子,以及再後來曲線造型的建築。

近年來,BIG成為了曲線造型和扭曲塔樓之王。然而,這樣的彎曲結構,雖然設計和施工技術已經很先進,我們也很喜歡這種表現形式,但是它們仍然難以實施,而且造價高昂,因為它們實際上使建築物大部分變形。你需要各種特殊的玻璃和鋼來製造這些曲線。

像素化建築簡直是天才般的創意:只要你不把它推得太遠,平衡各個體量,那麼你就可以從每一個平方英尺中找出你從推入中失去的體積,只需稍微強化一點,就能使用所有的辦公建築的標準元素。你得到了高科技的效果,可以掩飾塔樓的體量和規模,而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

像素化建築的起源並不在於你試圖儘可能高的把體塊堆起來,讓未來一代或兩代建築師遠離立方體、金字塔和古典主義,而在於計算機本身的邏輯。為計算機開發的像素化和圖形表現形式自然而然導致了體量的進退推拉。

最早提出像素化設計的是荷蘭公司MVRDV。把建築設計作為數據遊戲,代表農業或者居住區的方塊按照它自己的邏輯組成無數這樣的立方體。MVRDV一方面將這些分析轉變為2004年的功能混合器等複雜的遊戲,另一方面轉變為真實建築,例如他們奧斯陸的DNB銀行大樓。在此之前依然也有很多像素建築,比如從黑川紀章1972年設計的膠囊塔就有異曲同工之處。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儘管表面風光,像素化也引來一些負面評論:56 Leonard大廈從遠處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再靠近一點,你會發現這個基底被設計成一個直筒,跟其他建築並無二樣。像素化建築往往只是在幾個特定角度表現出較好的形態;特別是像素化建築氾濫以後,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城市的”馬賽克“或者”皮膚病“。不知道你有這樣的感覺呢?

目前有很多像素化建築在迅速建成,你可以在各大建築競賽中看到像素化的影子。這些建築由一系列立方體或長方體體塊構成,看上去像數字像素或者堆到一半的層層疊遊戲積木。【青年建築】給大家帶來十個像素化建築的實例,其中包括赫爾佐格&德梅隆、OMA 和 MVRDV的作品。

MahaNakhon , 泰國曼谷 / Buro Ole Scheeren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這座77層高的摩天大樓是泰國最高的建築,其特徵是圍繞其立面旋轉的模塊化的開口。它是由OLE SeeErn設計的,在最近的一個專欄中被Aaron Betsky稱為“象素王子”,設計時他仍然在REM庫哈斯的公司OMA工作,2010年離開OMA後,由自己的工作室Buro Ro Ole SeeErn完成。

56 Leonard , 美國紐約 / 赫爾佐格&德梅隆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在建築通常較低的曼哈頓下城區的Tribeca社區,60層高的 56 Leonard 大廈稱得上是最顯眼的“層層疊”塔樓了。這棟建築由從下往上相互穿插進退的體塊構成,跟積木遊戲非常相似。

Timmerhuis , 荷蘭鹿特丹 / OMA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OMA設計,採用輕質的鋼和玻璃結構,與一棟20世紀50年代市政辦公大樓在鹿特丹市中心融合為一座新的混合用途建築。這棟建築被分解成立方形模塊,每一個模塊7.2米寬,7.2米深,3.6米高,這有助於打破整個龐大的體量。

251 1st Street , 美國紐約 / ODA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這座位於布魯克林區有著層層疊得陽臺的公寓建築,由美國ODA事務所設計,上層的住戶可以享受豐富的戶外空間以及曼哈頓的天際線景觀。平臺的進退錯落,是為了能夠面向第一街–綠樹成蔭的舒展的上流社會的住宅區–而封閉的立面則面向繁忙的第四大道。

The Interlace , 新加坡 / Buro Ole Scheeren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SeeErn也嘗試了“層層疊“的手法,對角線堆積巨大的立方體體塊,為房屋創造一個“重要原型”。31個體塊,容納了1040個大小不等的公寓,相互層疊並圍合成八個大型六邊形庭院,為居民提供公共戶外空間。

DNB Bank Headquarters , 挪威奧斯陸 / MVRDV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奧斯陸金融公司DNB的三幢大樓中的第二幢樓中間有一部分體量被掏空,從而創造了一個有頂的室外空間。主要的立面材質為西班牙白色大理石,而中間被掏空的戶外空間由木材圍合而成。

The West Building , 挪威奧斯陸 / Dark Arkitekter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DNB三座大樓中的第三棟是這棟像一個巨大樓梯。這座建築總共15層,來自挪威奧斯陸的Dark Arkitekter事務所在這棟建築裡創造了很多兩層通高的室內空間和一系列的屋頂平臺。

Blox , 丹麥哥本哈根 / OMA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OMA將一個建築中心,聯合辦公空間和公寓組織在一系列堆疊在一起的玻璃盒子裡,從而為哥本哈根繁忙的城市交叉口創造了一個“節點”。這座建築的功能穿插設計打造了一個立體城市街區,丹麥建築中心位於建築的中心部位,住宅和辦公空間圍繞在其周圍。

Habitat 67 , 加拿大蒙特利爾 / Moshe Safdie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模塊化建築的幾何美學,讓建築不可思議


Moshe Safdie的這棟實驗性住房開發比以上九個項目年代更為早遠,是早期像素化的建築的重要實例。這座建築為1967屆蒙特利爾世博會而建,象徵著城市未來願景,是由354個堆疊的混凝土“盒子”構成的三維景觀,並開創了兩個主要住宅類型的組合:城市花園住宅和模塊化高層公寓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