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診所界迎來十大變化

據相關數據披露,截止到今年10月份為止,國家和地方衛生系統總共發文數高達844份。隨著醫改的深化,尤其是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推行,頂層太多的決策要做,太多的執行文件要發,所以政策滿天飛也是可以理解。

那麼,2018這麼多政策在下達,到底對社會辦醫(診所)有哪些放開的政策呢?我們如何借勢這些改革的紅利呢?

中國診所界迎來十大變化

下面,筆者將今年診所界的十大放開政策給大家做如下梳理:

第一、開辦全科診所,佈局不受限制,不用審批

診所備案制概念的提出最早是針對中醫診所的,也就是2017年7月《中醫藥法》的出臺,提出開辦中醫診所取消審批制,直接備案即可。隨後再也沒有哪類診所享受到“備案制”的待遇,但隨著以家庭醫生(全科醫生)服務為主的基層診療模式的推行,全科診所迎來了改革福利。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首次提出“醫療機構相關規劃佈局不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作出限制,實行市場調節”,這項政策為今後全科診所的開辦奠定了有利基礎。

並且,7月份上海出臺關於推薦健康服務建設55條意見,對全科診所的准許進一步放開,既支持具備全科醫師資質的執業醫生開辦全科診所,並實行備案制。

目前各地已經紛紛落實了對全科診所佈局不做限制這一政策,雖然全科診所備案制沒大面積推開,但無疑,這是一個方向,下一站不用審批就能開辦的診所,必定是全科診所。

2017年,《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被修訂了,刪除了“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這也意味著在職醫生可以開辦診所了,但是因為地方落地文件沒有出臺,很多醫生還是隻能觀望。

就在今年,已經多地發文,在職醫生可以開辦診所了。如廣州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廣州將全面實行醫護人員區域註冊制度,鼓勵公立醫療機構在職醫師和退休醫師到基層設立個人診所。允許兼職執業醫師開辦診所(含中醫),鼓勵兼職執業護士開辦護理機構。

我們能從政策走向上看到了各地正在逐步落實國家政策,2018就是在職醫生可以開辦診所的元年。

在職醫生可以開辦診所,受益的人群不僅僅是大醫院醫生,鄉鎮級別的醫生也可以下班後到自己的診室坐診了,告別之前在家給患者提供服務(非法行醫)的風險。

中國診所界迎來十大變化

三、民族醫診所備案來了

隨著《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不僅中醫診所迎來了大放開的時代,民族醫診所也同樣享受政策的恩惠。

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發文,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申請備案蒙醫中醫診所,在蒙醫藥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蒙藥中藥和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診療服務,以及蒙藥中藥調配、湯藥煎煮等蒙藥中藥藥事服務的蒙醫中醫診所,報所在地旗縣級蒙醫藥中醫藥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今年,7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廣東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施行了一系列全科醫生利好政策,允許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在全科診所多點執業並按勞取酬。

“全科”絕對稱得上在2018醫療改革文件中出現最多的詞彙之一,目前在醫師多點執業未完全放開的時候,國家已經對全科醫師多點執業提出了有利保障,這也是全科醫師的新機遇,可以在單位上班(待遇補償較高)、可以自己開診所、也可以多點執業。

五、養老機構開辦診所、醫務室取消審批

去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要求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

今年各地也紛紛落實的該政策,所以國家對醫養結合的大力支持,也是診所人發展的好方向,新機遇。

六、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取消,與執業登記二證合一

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到舉辦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

並且,後續還發文,要求壓縮社會辦醫的審批時限,將法定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精簡審批材料,審批流程簡化。

診所審批流程簡化了,對於社會辦醫是最直接的紅利。

七、設備配備不再受醫療機構登記、床位規模限制

10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支持社會辦醫。對於非公立醫療機構大型設備配置,不再受醫療機構等級、床位規模等業務量因素限制。

八、診所可以開藥店,經營藥品、器械

最近落地的政策,和診所息息相關的,就是國家“證照分離”的改革,允許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展藥品、器械等醫療相關的經營活動,醫療活動場所與其他經營活動場所應當分離。

經營項目的增加,無疑是對診所人最大的實惠和機遇。

中國診所界迎來十大變化

九、連鎖診所只需要一個證書

今年,在診所領域內,對社會資本也是很給力。

去年,國務院發文,稱對符合規劃條件和准入資質的社會辦醫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而且,對社會辦醫實行一站受理、並聯審批、網上審批,連鎖經營醫療機構可由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

2018,各地也陸續落實了這一政策從,開辦連鎖診所一證即可的時代來了。

十、修訂診所標準,開診所更容易

最後一個針對診所的大變革是個彩蛋。

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其中公佈了2018年下半年醫改工作的重點任務中有一條值得我們期待,那就是制定促進診所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修訂診所基本標準,在部分城市開展診所建設試點。

現在已經是11月了,所以不出意外,年底就會出臺修訂診所標準的相關文件了。

截至2018年5月底,也是診所各項政策還沒完全落地之時,基層醫療機構共增長10040家,其中診所(醫務室)就增加11787家;而在如今,診所標準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各種條條框框都在縮減,經營項目又在增加。

可見診所市場還會迎來大爆發,市場放開了,競爭也會加劇,誰先佔據市場,就佔有先機。

接下來,診所的這些新機遇,你要緊緊把握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