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清欢献给林清玄先生


谨以清欢献给林清玄先生

最美是清欢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偶得噩耗,如鲠在喉,不甚痛呼!

先生曾说“写作的人,是在变与不变之间,在常与无常之隙,寻索微细的感动。”一直以为文学该是热烈而狂野的,是掷地有声、能够发人深省的力量,直到读过您的作品,才发觉原来文学犹可以这般清欢,洒脱中带着优雅,字里行间无不凸显着您的潇洒与深远的禅意,可我仍不愿称呼您为大师,我喜欢呼您为林先生——或许这般称呼于您更为贴切吧。

谨以清欢献给林清玄先生

先生曾说“独乐,是即使一个人独处也仍能够欢喜;独醒,即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往往未必适合我们自己。”初读未能体会,现在想来,您所说的独处也仍欢喜——该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充实吧,理解为不忘初心未有不可,正如您所写:《人生最美是清欢》,也正如您所说:在生命的最深处,我一直坚信着,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欢。

但是,请原谅我还未能做到清欢二字,甚至都无法全然的理解您所说的清欢。您曾解释:清欢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我可以理解为外界吧),而是来自我们出于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那么我是否可以如此理解:享受生活,全然的接纳生活,然后去体会、去感受平凡生活的美?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于丛林间聆听鸟语花间之美更胜过窗前盆栽与笼中之音了吧,或许如此才是您所说亦即我所求的清欢吧。

谨以清欢献给林清玄先生


先生曾说:当一个认真的作家,不停思索自己的使命是不可避免的,但创作的无力感有时会强烈到让人有自杀的倾向,三岛由纪夫便是最强烈的例子!至此,我不禁想问文学的力量何在?作家的使命又是什么?忽然觉得文字的力量好微末,它既不能改变读者的生理结构,也不能“拯救”读者的心灵,哪怕偶然的触动读者的内心也不过是如雷雨般骤然即逝,雨后风初。我们无法也不会要求读者成为我们所希望的读者,但读者却希望作家如他们所希望和期待的样子活着,或许不能理解和无法接受便是清欢不再的根本缘由吧。

先生走了,带着独有的清欢和我的疑问走了,此前未能有幸聆听先生教诲,此后谨以清欢献给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