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真正的智者,不會犯4個錯誤,一生扶搖直上!

什麼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並不是“三頭六臂”,而是面對同樣的一個問題,智者的處理方式總是勝過普通人的。所以說,只有在生活中,善於向大家學習並善於集思廣益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們往往樂觀和豁達,做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不會盲目的出手。

想要成為真正的智者,我們就要不斷完善自身,不斷修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人生就是不斷成長的過程,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中的4條修身秘訣,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道德經》:真正的智者,不會犯4個錯誤,一生扶搖直上!

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釋義: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

俗話說“言多必失”,老子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屑於去與別人辨別什麼,往往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有能力的人。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要知道有的話能說,有點話不能說。正所謂禍從口出,說話之前我們要思考一下這些話能不能說。

《道德經》:真正的智者,不會犯4個錯誤,一生扶搖直上!

二、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釋義:富貴而驕橫,會自取惡果。功成名就後隱退,是合乎自然規律的。

貪慕權位利祿的人,往往得寸進尺;恃才傲物的人,總是鋒芒畢露,耀人眼目,這些是應該引以為戒的。居功自傲,富貴而驕,便會招來禍患。人一旦地位顯赫富可敵國,往往會狂妄自大,禍根萌生。所以功成名就,就該思考全身而退,這是自然規律啊。

《道德經》:真正的智者,不會犯4個錯誤,一生扶搖直上!

三、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釋義:所以事情往往如此:本來是想走在前頭,結果反而落後了;本意是想輕吹,結果吹過了頭;本意是想強壯,結果反而變得瘦弱了;本意是想稍微減損一點兒,結果卻把全部都搞壞了。

世事大抵如此,再好的東西,即使是對生命再有益的東西,多了,就會走向它的反面。在生活中, 做人做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進退失據,更不會患得患失,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生活態度。只有懂得適可而止的人,才能更好地迎來人生下一次贏機。

《道德經》:真正的智者,不會犯4個錯誤,一生扶搖直上!

四、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釋義:抑制人們的貪慾,絕斷人們的妄念 ,挫去人們的鋒芒,排解人們的紛爭,互補人們的長處,同化人們的弱項,這就叫做大同。

鋒芒畢露並不能給你帶來好處,反而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適當表現一下,偶爾露一下鋒芒,可以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鋒芒畢露。凡事,不要急於提意見,更不要越位。要懂得先保護自己,收斂銳氣,等待時機,切忌以自我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