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能不懂的道理,逢人但說三分話……



智者,何如人也?

智,什麼意思呢?

有人說,智,從知從日。

有人說,智,從知從曰。

看官,您覺得呢?

書法中多用“日”,其實應該從“曰”。

那麼,日和曰有什麼關聯和區別呢?

其實,日曰本是一回事,只是一個瘦一個胖。

胖子虛,瘦子炙。

說句正常人的話,那就是:曰是晚上的太陽,日是白天的太陽。

《詩經》有詩《女曰雞鳴》,其實就是講雞叫的時候太陽還是“曰”不是“日”。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女代表陰,士代表太陽即將露出海面但還沒有,所以“昧旦”,昧是未見日,旦是將見日。

智,從知從曰。

知,從矢從口。什麼是“知”呢?

知就是能“一語中的”。

顯然“知”者,很有學問有知識,聰明。

那麼,知者和智者又有什麼關係呢?

知,說的都是對的。

然而,中國文化講求“謙虛”、“留三分”,

所以,哪怕你知道真相,看破源流,你也不能“據理力爭”、“堅持己見”、“盛氣凌人”、“乾剛獨斷”、“拍板定論”……

說的對,明白真相,看破根源,知道答案,你也得謙虛,不能拿出“日”的炙烈,必須收斂“光芒”,

所以,知者需要陰柔的“曰”調和一下,這叫“宜之”。

聰明反被聰明誤

智者不逞強。


智者,不能不懂的道理,逢人但說三分話……


智者,不能不懂的道理,逢人但說三分話……


智者,不能不懂的道理,逢人但說三分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