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一)

講個最近發生的小事。

話說上週日,我們一家和孩子同學一家到公園去玩,遊園這件事情是孩子們自己約好的,我們幾個家長做出積極的表態,誓願奉陪到底。

陽春三月,百花盛開,能在最美好的時節裡,陪孩子到處撒歡是我們家長的幸福和樂趣,我們很樂意。

到了公園門口,孩子們相中了小攤前的“泡泡機”,就是那種打開瓶子一吹就會冒出大大小小的泡泡的東東,我們幾個大人在旁邊等候,孩子們自己挑選。

一共去了三個孩子,我們家的兩個孩子選了8元錢的小瓶裝的泡泡機,同學選了一個較大瓶裝的泡泡機,這個孩子選的很特別,瓶子是小傘形狀的,各種顏色都有,非常漂亮。孩子們選好以後,在小攤前等候著家長付錢。

我們付完錢以後,卻看到同學和爸爸吵起來了,原來,爸爸看我們買了8元錢的的泡泡機,責問自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和我們買一樣的?為什麼非要標新立異不行,為什麼非要與眾不同?

同學就問爸爸,我為什麼要買和別人一樣的?我為什麼不能選我自己喜歡的呢?

爸爸很生氣,大聲的責罵自己的女兒:每次你都和別人不一樣,你這是什麼毛病?我就不能給你慣出這樣的毛病,泡泡機不買了,你和別人不一樣還有理了哈!?

我上前去勸:好容易出來玩,孩子喜歡就給買了吧,要不,我給孩子買行不行?

爸爸更生氣了,告訴我:不用搭理她,你都不知道她在家裡什麼樣!唉,攤上這樣的孩子誰也受不了。

結果是,好端端的一個明媚的春日,這個小姑娘一點也不開心,自始至終她都沒有融入到玩的狀態中,悶悶不樂了整個行程。

說真話,我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奇葩的爸爸,我也是第一次見識了頭髮短,見識更短的家長,不過話又說回來,誰知道這世界還有什麼樣的奇葩家長呢?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二)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我曾經看到的故事

話說猶太族有一個長老,有一個年僅5歲的女兒。

有一天,女兒突發奇想問爸爸:爸爸,我想長大了當長老。

爸爸笑了,因為猶太族沒有女孩會成為長老,這是族規不可更改。

但是爸爸沒有批評自己孩子的無知妄想,他對孩子說,你想當長老可以啊,但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當長老的資質,這樣吧,我問你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上來,我就知道你適不適合當長老了。

爸爸接著說,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去打掃煙囪,出來的時候一個臉是白的,一個臉是黑的,問題是:這對雙胞胎誰會先去洗臉?

小女孩馬上說,爸爸,是臉黑的先去洗臉。

爸爸搖搖頭說,看來,你沒有當長老的潛質。

聽完爸爸的話,小女孩馬上改口說,不是不是,是臉白的先去洗臉。

爸爸仍然搖搖頭說,你仍然沒有當長老的潛質。

小女孩很失望的又問了爸爸一句:爸爸,同一樣的雙胞胎打掃煙囪,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是一個臉白一個臉黑呢?這是為什麼呢?

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爸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對孩子說,你有當長老的潛質了!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三)

兩個爸爸對待孩子的不同態度,已然讓我們知道了孩子的成長方向。

都說階層固化,其實,真正的固化是從家長的不靈活、不變通、不學習,不剋制、不隱忍、不虛心開始的,就像孩子同學的爸爸一樣,他固守著自己的思維格局,看不到孩子的獨特性、想不到孩子獨樹一幟的精神需求,他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居然要比其他孩子多花幾元錢的事實,當孩子據理力爭的時候,又擺出家長權威拼命壓制孩子的原始爆發力,直到孩子無力反抗為止。

當孩子放棄擁有她想要“泡泡機”的時候,他還在喋喋不休的控告孩子的罪行,向我們拼命講述他作為孩子爸爸的艱難境地。

不知道維護孩子自尊的家長簡直就是孩子的災難,小女孩最後沉默寡言與爸爸在外人面前不給她留尊嚴有很大關係,作為一個外人來說,我對小女孩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深表同情。

再看這位長老爸爸,他知道自己的女兒不可能當長老,他沒有嘲笑自己的孩子痴心妄想,而是通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選擇,得出結論,當得知自己沒有做對時候,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疑惑,讓問題進一步深化。

爸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就是想考驗自己孩子的學習力和應變能力,爸爸知道,只有引導孩子對問題不斷的思考,大聲的發問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才擁有了真正的見識和能力,他才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來處理成長中的艱難險阻,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四)

武漢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在陪媽媽吃完早飯後,回到宿舍縱身跳下,不治身亡。

據說,他在死之前曾向自己的媽媽傾訴過自己的困苦,可是媽媽對他說,還有兩個月就畢業了,再忍忍吧!

他沒有忍住,就直接跳樓了。

據知乎說,他可能遭遇了導師的性侵和性虐待。

我想不通的是,死都不怕了,還怕披著人皮的叫獸導師嗎? 現在社會還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呢?為什麼陶崇園寧願選擇自己去死,也不懂得反抗呢?為什麼他連為自己復仇的心都沒有?

男子漢的錚錚鐵骨呢?男子漢就應該為一個不值得的人拋頭顱灑熱血嗎?

從陶崇園媽媽的話裡,我們大抵知道了他接受了怎樣的教育——媽媽說,再忍忍吧。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可是對於一個盤剝虐待你很久的一個惡人來說,這樣的退步不就是妥協嗎?不就是害怕嗎?

當無恥成為有趣,無賴成為手段,善良真的無處可逃。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五)

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確切的說,是我們的教育觀念出了問題

我們的教育要求孩子要聽話,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的孩子都一樣,如果不聽話就是不孝順,就是大逆不道。

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外聽老師話,孩子以父母為綱,學生以老師為綱,即使父母不是好父母,老師不是好老師,在這樣的話語環境下,也不得有任何反抗,並且反抗無效。

很多孩子就是高壓家庭成長起來的,他們就像從小被像被拴著繩子逼迫就範的小象一樣,由於習慣於高壓政策的打壓和管教,等他們長大以後,已然失去反抗的能力,實在受不了了,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全然不知自己還可以打回去,還可以有很多種解決辦法,還可以運用自己的能量和智慧與惡人鬥爭到底。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六)

是時候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了,不然我們的孩子走向社會有什麼樣的能力生存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珍視孩子與眾不同的天性,尊重孩子獨一無二的品格,不要把孩子變成教育生產線上的產品,千篇一律,毫無特點。

只有每一個孩長成他應該成為的樣子,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才能更強大,我們的每一個家庭才更幸福更有價值。

方法:

1、接受孩子的質疑,接受孩子的對抗,孩子可以勇敢的在你面前說“不”。

當孩子提出質疑的時候,無論是好的觀點還是壞的觀點,不要評判,但是要闡明觀點,既鼓勵孩子說心裡話,也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更高的視角,讓孩子站的高看得遠。

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可以讓孩子不畏懼權威,運用語言也可以直截了當,既節省時間成本也節省溝通成本,可以說,合理的高效的溝通可以讓孩子更從容更自信,當他面對困難時,不懼怕失敗,更會保護自己。

2、珍視孩子的提問

我們經常說,思路決定出路,會問問題的孩子一定是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就像第一個故事裡的小女孩一樣,她堅定的問“我為什麼不可以選擇我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問問題的孩子是有思想和原則的,這時候家長允許她做自己。

她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想要東西的願望並且得到,以後的她會更自信,更堅定。可惜,他的爸爸沒有孩子的格局高,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在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力。

3、擴展格局,努力學習

父母不需要培訓就可以上崗的時代過去了,時代更迭的太快,如果家長仍然故步自封,可能到頭來受傷害的是家長自己。

爸爸思維在幾塊錢裡,或者是我家孩子為什麼要與眾不同的格局裡,孩子將來無限可能的未來可能就廢了,一個故步自封的家長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全能型人才嗎?

反正我是不太相信。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最後:

兩會以後,公立學校全面減負,家庭教育的擔子越來越重,如何避免成為孩子的“寒門”家庭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思考的重點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是“寒門”;

家長格局低,對孩子沒有長遠規劃的是“寒門”;

只看孩子成績不看孩子能力的是“寒門”,

家長沒有學習力的是“寒門”;

只會對孩子指手畫腳不會因勢利導的是“寒門”;

不能提供獨特視角引出孩子智慧的是“寒門”;

新型社會,教育主導陣地從學校向家庭轉移,如果不能及時跟上時代的節奏和步伐,遲早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唯一能做的是做一個具有學習力的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腳步,哪怕是亦步亦趨,誠惶誠恐,只要保持一顆虔誠向上的心,讓孩子看到家長的學習和改變,知道家長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的努力,他們還不是屁顛屁顛的跟在你的身後,模仿你那可愛的樣子呢?

積極、健康、努力的家庭當然是最美的家庭了。

改變教育,從家長做起。

END

湯媽:湯曉鳳,高中教師,教育碩士,家庭教育指導師,歡迎大家來和我談論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