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有自己的數據庫!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聚焦」出品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我校信息學院杜小勇教授、王珊教授牽頭申報的成果“數據庫管理系統核心技術的創新與金倉數據庫產業化”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也是我校首次獲得的國家科技“三大獎”獎項。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數十年來,人大數據庫技術研發團隊以捨我其誰的勇氣,在國產數據庫科研攻關領域砥礪前行,書寫出一部由0到1、敢為人先的創業史,擎起了中國數據庫領域的一面旗幟。

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前身經濟信息管理系正式創建。1999年6月,時任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的王珊和數據庫團隊的老師們自掏腰包湊了43萬元加上學校投資的10萬,創辦了北京人大金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大金倉”)。這是人民大學覆校以來孵化的首家產學研一體化高科技企業。時隔數十年,王珊、杜小勇與人大數據庫團隊、人大金倉公司一同迎來了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中國數據庫教學與研究,在人大起航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薩師煊教授在工作)

談起中國數據庫的發展,離不開其教學的先行者和研究的探索者薩師煊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薩師煊追求革命,跋涉千里來到解放區,加入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開始了為人民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歷程。第二年,中國人民大學正式命名組建,年僅28歲的薩師煊出任數學教研室主任,1978年,創立了全國第一個以”信息”命名的學系:經濟信息管理系並擔任首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等職務。

直至2010年逝世,他在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開拓性工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理工科建設乃至全國的數據庫學科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跟蹤世界現代科技發展,建設一個具有現代科技含量的新型信息學科,是薩師煊等老一輩學者長期追求的目標。早在20世紀60年代,薩師煊在學校有關領導的支持下成立經濟數學研討會,並且已經預見到了數學和計算機技術在未來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前景。文革期間人民大學被迫停辦但薩師煊仍關注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在沒有見過現代計算機的情況下,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摸索計算機數據庫技術。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薩師煊教授指導學生上機)

1978年,覆校伊始,百業待興,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前身經濟信息管理系正式創建,薩師煊等學者最早引入“信息”一詞作為我國高等學校專業名稱,這也是我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以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為特色的學系, 成為我國第一批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授予單位,可謂“開信息之先河”。

在中國數據庫教學與理論研究方面,薩師煊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薩師煊率先在國內開設了數據庫課程,並將講稿彙集成《數據庫系統簡介》和《數據庫方法》,發表在1979年的《電子計算機參考資料》。這是我國最早的數據庫學術論文,對我國數據庫研究和普及起到了啟蒙的作用,而人民大學,也被同行讚譽為“中國數據庫的發源地”。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數據庫系統概論》國家優秀教材)

1983年,由薩師煊與弟子王珊合作編寫的《數據庫系統概論》

,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闡明數據庫原理、技術和理論的教材。迄今,該書已發行至第五版,發行量超過300萬冊,被公認為國內數據庫領域的經典權威教材。教材的多個版本先後被列入教育部計算機軟件核心教材,“九五”“十五”及“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數據庫系統概論”課程亦先後入選北京市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與教育部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理論聯繫實際,是薩師煊一以貫之的準則,他一方面積極為國家大型計算機工程作技術諮詢,另一方面更重視對技術難度大、投入多的數據庫基礎軟件的研製。他領銜主持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分佈式查詢系統”的研製,這是在IBM大型機上實現的大型軟件項目。該項目於1991年獲得國家計委“傑出貢獻獎”。

中國要有自己的數據庫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大型通用數據庫管理系統——金倉數據庫KingbaseES”成果鑑定會)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產品,國內市場幾乎全為國外三大巨頭企業的產品所壟斷。

1984年,王珊應邀赴美訪問研究,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參與“可擴展關係數據庫系統XDB”的開發。在每天編碼10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中,王珊的兩年“洋插隊”生活過得艱苦而充實。走出國門,王珊看到了中國自主研發數據庫的可能性。“我們不僅能做,而且我們一定要做!”行將回國之際,她給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寫了一封信。王珊在信中建議學校批准成立“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她寫道:“我想,成立研究所確實是當務之急。我們要集中人力,搞一些切實的研究課題,開發真正能與國外競爭的數據庫系統、應用生成系統產品。這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

於是,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成立,王珊任所長。剛組建的研究所一無房產、二無電話、三無經費、四無人員編制,是“四無所”。從“無”到“有”,在這裡,王珊和她的團隊承擔了一系列國家科研項目,包括國家攻關項目、863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重大項目等多項重量級科研項目,研製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系統。很快,研究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數據庫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如何將這些學術成果轉化為國家急需的數據庫產品,成了當時擺在數據庫研發團隊面前的一個最為迫切的問題。

1999年,王珊帶領著人大數據庫技術團隊,創辦了人大金倉公司,王珊擔任第一任董事長。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王珊教授)

同年,已在日本擁有正式教職的杜小勇,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執教,欣然答應王珊的邀請,成了人大金倉的第一任總經理。

人大金倉掛牌開張了,可最開始市場並不買賬。

要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面向市場的產品,只憑研究所雄厚的學術實力與創新能力,是很難做到的。

掌握前沿技術固然重要,但洞察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才是“點金”的關鍵。一開始,人大金倉舉步維艱,產品市場不認可、賣不出去,勢必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在這個節骨眼上,王珊、杜小勇到處奔走,獲得了600萬的融資,解了燃眉之急。研發團隊由此意識到只有尊重市場邏輯,用產品說話,研發成果才能真正“變現”。於是,第一個十年間,人大金倉花大力氣開始了國產數據庫的產品化研發,數據庫系統從實驗室逐步走向市場,產品不斷迭代優化,數據庫應用也從邊緣行業一點點深入核心部門。

打破國內數據庫市場的國外壟斷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人大金倉首頁)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國門打開,外資企業瞄準中國市場所蘊含的發展機遇和廣闊前景,紛紛魚貫而入。隨著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較量與政治博弈日趨白熱化,信息安全成了一柄懸在國家上空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作為信息系統基礎與核心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有力屏障。但是,數據庫管理系統結構複雜、開發難度大,囿於技術實力與軟件研發的滯後性,中國數據庫市場幾乎為國外軟件巨頭瓜分殆盡,這不僅導致信息化建設成本居高不下,也嚴重威脅國家信息安全。

抱著國家信息安全不能受制於人的強烈信念,推進國產數據庫技術和產業發展、打破數據庫市場的國外壟斷,成了人大數據庫團隊和人大金倉公司的頭號使命。

“十五”期間,人大數據庫團隊與人大金倉合作,連續承擔了3個國家863計劃數據庫重大專項項目,杜小勇任國家863計劃數據庫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又先後承擔了一個國家863計劃目標導向項目——“純XML-關係數據庫系統PXRDB研製與應用”和“核高基”重大專項項目——“大型通用數據庫管理系統與套件”。

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與開發,在國產數據庫管理系統內核研製、XML數據和關係數據的統一管理、海量數據的聯機分析加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突破了數據庫管理系統“三高一大”(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大數據量)的眾多核心技術,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金倉數據庫KingbaseES系列產品;提出了對等引擎系統架構,在數據存儲、數據索引、併發控制、關鍵字檢索四個層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實現了對XML數據、關係數據和非結構數據的統一管理;針對海量數據的聯機分析需求,從磁盤、內存、處理器緩存以及異構處理器架構四個硬件層次,提出了一系列OLAP加速技術。2002—2012年間獲授權專利41項,軟件著作權19項;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41篇,其中CCF A類9篇,SCI收錄12篇。

目前,金倉數據庫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力、軍工、金融等十多個行業領域,在60多個全國性重大信息化工程核心關鍵業務中得到了規模化應用,全國累計推廣超過50萬套,遍佈3000多個縣市。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這些成果曾獲得2016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5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建設世界一流數據庫學科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杜小勇教授)

計算機屬於工學範疇,造出人工物並解決實際問題造福人類是工學的基本要求。發展一流的數據庫學科,需要有順暢的產學研的通道。因此,從初創之日起,人大金倉就被貼上了人大數據庫學科“產學研一體化中的一環”的標籤。面向高校人才培養,它是學生面向真問題開展科研創新的平臺;面向市場應用,它是輸出高校科研成果、開發產品和應用推廣的企業。從學科建設到產品研發,從科研攻關到人才培養,人大數據庫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產學研協同發展之路。

然而,理順高校和企業的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更難。為了理順這一機制,2004年,王珊、杜小勇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人大金倉數據庫研發團隊與信息學院數據庫學科教學科研團隊開始正式“分家”。一部分人回到學院專心搞教學科研,另一部分人則留在公司繼續做產品研發和推廣。“要想實現市場化和專業化,老師帶著學生兼職做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做學術也好,搞研發也好,靠得都是持續專注的投入。”時任總經理杜小勇如是說。

“分家”後,杜小勇等多位教師先後回到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2005年,他開始擔任信息學院院長,一掌舵就是10年。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成立教育部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這也是我校成立的第一間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杜小勇成為第一任實驗室主任。

從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四無所”)到人大金倉,再到教育部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人民大學數據庫學科逐步鍛造出一支能打勝仗、不怕吃苦的堅強隊伍,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過硬、肯幹能幹的青年學子。

“只有打造一流的平臺、建設一流的實驗室,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迸發一流的學術生命力。”人大金倉“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陳紅,現已是信息學院的黨委書記,在她眼中,重點實驗室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能招徠人才、能鍛造團隊、能驅動創新。

“打勝仗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目標一致,團結協作,團隊才有凝聚力。” 王珊總結說,人大數據庫團隊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靠一群“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傻子”不知深淺闖出來的,正是這群“傻子”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中國才有了自己的數據庫,人民大學數據庫學科也才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让中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些人大人率先做到了

(獲獎團隊與校領導合影,展示學校和個人獲獎證書)

採寫:劉曉陽 欣欣蔡

圖片與視頻中心 袁源

設計:欣欣蔡

特別支持:信息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