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师者」出品

他把一生奉献给新中国的法治事业,奉献给新中国宪法学事业。“学而言宪六十载,身以传道三千徒”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获授“改革先锋”称号。

他就是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宪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许崇德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九张图,走近这位耄耋老人的一生

如果许崇德先生没有离开我们,六天后,2019年1月15日是他90岁的生日。2014年3月3日,他离开了我们,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宪法学者,许崇德见证了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并不断发展的历程。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许崇德的青年时期)

他参与了1954年宪法起草、1982年宪法修改,还参与起草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我国宪法制度及宪法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法律系毕业留念,四排右四为许崇德)

195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许崇德被借调至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整理材料。“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热烈气氛让他难以忘怀,并称之为“一生中最激动的一刻”。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八二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合影,二排左四为许崇德)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宪法草案主要起草人之一,许崇德全程参与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工作。两年多时间里,他与其他专家一起,夜以继日,起草了上百个宪法条文,“翻来覆去征求了很多人意见”,数易其稿,最终使“八二宪法”通过并颁布。此后,还参与了现行宪法的4次修改。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1985年,许崇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彭真委员长授予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书)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1998年,许崇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李鹏委员长授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书)

参加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并推动基本法落实,是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事件。1985年后,他和同事忙碌于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深入各行各业听取意见,为基本法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两千余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许崇德作大会发言)

许崇德一生笔耕不辍,论著颇丰,在宪法学等多领域成果丰硕,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出版著作七十多部。他历时5年完成7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以大量史料系统阐述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填补了国内宪法学研究空白。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许崇德封面照片)

尽管头衔、荣誉众多,但许崇德总谦逊直言“我就是个教书的”。从教60年,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宪法学者和法律实务专家,不少人已成为当今法学界的骨干力量。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2001年夏,许崇德与学生在静园5号楼外的小花园)

他常常告诫学生:研究法学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现实,多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做学问必须要下苦功,“要有为了报答人民、报答党的赤诚的心和甘愿吃苦的精神”。

2014年,许崇德因病逝世,享年85岁。生前,这位见证并推动中国宪法制度、宪法学发展的老人说:“把一生献给新中国的宪法和民主法治事业,我深感荣幸。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我们相聚一堂,为了共同的怀念

2019年1月5日,纪念许崇德先生九十诞辰学术研讨会暨许崇德宪法学基金第五届学术征文颁奖典礼举行。叙往事、谈发展,不忘传承,开拓创新。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乔晓阳

许崇德先生不仅参与了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还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筹备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符合历史事实、体现立法原意、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基本法著述,是实至名归的基本法理论奠基人之一

1995年以来,我与许崇德先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以及基本法研究领域共同工作、有过交往,许崇德先生为基本法研究领导小组的工作,尤其是基本法教材编写与研究项目评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许崇德先生一丝不苟,八十高龄仍一字一句,亲手撰写基本法研究相关评审意见,也令我十分感佩。

许崇德先生的研究不仅奠定并丰富了基本法学理,也对基本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改程序的争议中,我曾就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与附件二第三条的有关规定向许崇德先生等请教,许崇德先生等根据起草时的原意,提供了权威的专业意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最终释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此确定的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与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改的“五步曲”在香港社会深入人心,这保证了香港的政制发展问题进入基本法规定的轨道,确保了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的主导权,维护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任何理论都不是从天而降,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理论研究最注重传承。以王叔文、肖蔚云、许崇德为代表的老一辈宪法学家,是基本法理论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他们关于基本法的著述为过去20多年“一国两制”实践和基本法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作为许崇德先生等前辈的衣钵传人,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许崇德先生的学术思想,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夯实基本法研究工作的基础,推进基本法研究的事业。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胡康生

我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与人民大学、与许崇德先生有着难忘的回忆和特殊的感情,许崇德先生的丰厚学识与高尚品德令人景仰。

今天,我有“三个高兴”。第一个“高兴”是,我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现场,听到许崇德先生荣获 “改革先锋”称号。这一表彰尤其可贵,这不仅是对许崇德先生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整个法学界在改革开放中所作巨大贡献的肯定与鼓励。

第二个“高兴”是,看到许崇德先生等前辈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已经为国家的法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广大法学研究工作者应当在认真学习许崇德先生等前辈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传承、提高、发展,为新时代推进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个“高兴”是,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法治的春天,我国形成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实施宪法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向前发展,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回答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宪法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

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对许崇德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与崇高的敬意。许崇德先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特等奖的获奖者,在社会各界具有崇高声誉与重要影响。

此次“改革先锋”评选中,法学界有两位前辈教授获得表彰,在各学科中居于前列,这体现了中央对法治事业、法学研究与法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崇德先生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属于整个中国法学界的荣誉。整个法学界应永远缅怀许崇德先生的杰出贡献,以他为楷模,不忘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初心,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法治强国的伟大梦想而奋斗。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

1980年代,我在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聆听了许崇德先生作的关于1982年宪法的学术报告,许崇德先生的精深学养、深厚情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崇德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的法治事业、法学研究与教育事业,正所谓“学而言宪六十载,身以传道三千徒”。许崇德先生推动了中国宪法学体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宪法学基本理论的构建,并初步提炼出了中国宪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完善了中国宪法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许崇德先生高度强调宪法研究要有中国精神,并以自己的研究回应了中国宪法的时代命题,为现行宪法以及基本法的学理研究与实践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全体人大法律人要以许崇德先生为榜样,认真地学习他扎实的学术造诣、高尚的学术品格,学习他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家国情怀,学习他理论联系实践,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的学术精神,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

许崇德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宪法学者,1954年就参与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1980年到1982年,被借调到宪法修改委员会工作,是1982年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参与人之一。许崇德先生几乎亲历了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制定和解释等所有重大历史时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许崇德先生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积极推动者”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许崇德先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执着的学术追求,深厚的法学功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伟大进程中,扮演了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应该扮演的关键角色。许崇德先生关于宪法序言的效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机制等许多观点都对我国的宪法修改、宪法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全国人大设立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了宪法室。这既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谋划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许崇德先生等前辈学者深入研究长期呼吁的结果,也彰显了许崇德先生等前辈学者长期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1年,许崇德先生以82岁高龄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座谈会,他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中,宪法始终起着统帅作用。我们每一个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宪法,更好地掌握宪法的精神,严格宪法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大家应当以许崇德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捍卫、践行宪法,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

许崇德先生除了治学严谨,学富五车,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也是一位既具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利用诗歌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与抱负,同时又具有革命的斗争精神,勇于捍卫宪法、基本法的法治斗士。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在1985年、1988年、1996年、1998年,任命许崇德先生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会的委员。许崇德先生充满家国情怀,把能够参与收回香港,洗雪国耻,作为一项历史使命。1990年的4月4日,当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香港基本法的时候,许崇德先生就曾赋诗“百五十年蒙国耻,扫开瘴雾见山青”以抒发自己心志。

尽管“一国两制”具有巨大的政治包容性,但实践也始终充满尖锐的斗争。许崇德先生作为基本法的忠实守护者,在居港权、香港政制发展等政治争议中,笔耕不缀,勇于护法,多次发表文章系统阐述“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两制”不能等量齐观、社会主义是主体、香港不宜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等重要理论主张,有力批驳了错误观点,捍卫了宪法、基本法的尊严,捍卫了国家利益。

我们缅怀许老师,就是要像他那样,既做思想家,又做拓荒牛,坚定地维护基本法的权威,做基本法的忠实守护者。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

许崇德先生为我国的法治事业,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许崇德先生参与的1954年宪法的起草,1982年宪法的起草及其修改,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起草都是人类法律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事业

。包括许崇德先生在内的老一辈法律家、法学家,以深厚的学养、浓烈的家国情怀、开阔的学术视野、通透的人生智慧、非凡的法治想象力、一往无前的勇气完成了这些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老一辈的法律家和法学家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我们昭示了一条真理: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理论只能在立足中国实际、面对中国问题、发扬中国智慧、借鉴域外经验、提出中国方案,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许崇德先生“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是对许崇德先生一生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许崇德先生毕生从事的伟大事业的肯定,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接力者,我们要铭记前辈的贡献,为国家的法治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

我与许崇德先生有近三十年的师生情谊。许崇德先生除了课堂讲授与论文指导外,经常给学生“加餐”,邀学生到家里做饭、吃饭,一起散步,时不时亲自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文章,为培养人才不遗余力,不计付出,花费了大量金钱、时间与精力。他彰显了老一代法学教育家教书育人的精神风范。

许崇德先生尤其高度重视港澳基本法研究人才的培养与梯队建设。早在香港回归之前,许崇德先生就关注香港法律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搭建平台,组织团队,培养人才,对回归前后香港法律制度的平稳过渡和新宪法制度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香港、澳门回归之后,许崇德先生一直呼吁要重视港澳基本法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2013年11月26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与国务院港澳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中国法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成立,已近85岁高龄的许崇德先生坚持亲自参加成立大会。这是许崇德先生生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正式的学术会议,体现了许崇德先生对基本法研究人才培养的殷切期待,表达了他对我国“一国两制”事业、法学教育研究事业的赤诚之心。希望法学研究者、教育者能够像许崇德先生一样,积极参与国家的法治实践,将学术逻辑与国家治理的逻辑结合起来,推动“一国两制”和共和国法治事业继续前进。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

本科时代,素不相识的许崇德先生曾给我一封珍贵的回信。他当年是参与宪法起草的著名学者,我是想报考人大研究生的学生,他的回信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令我印象深刻。许崇德先生对学生真诚、热心的态度,关怀学生学习、生活的风范,也激励我积极投身宪法的教育与研究事业。

许崇德先生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师长,更是一位立足中国大地,以中国人民的宪法生活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以中国人的学术逻辑解决中国问题的宪法学大师。

许崇德先生将理论引入丰富的实践,从实践中挖掘、提炼概念与命题,参与了1954年宪法的制定与1982年宪法的修改工作,撰写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国家元首》《分权学说》等在内的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宪法学著作,创建了体系性的宪法学说。这些汲取了中国历史与实践养分的学术理论,针对中国的具体问题,饱含中国智慧,成为中国宪法学宝贵的学术遗产。许崇德先生不仅思索深邃的哲学命题,致力于建构与完善中国的宪法学与基本法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为共和国法治的发展贡献了一生,直至去世前三个小时,他仍然在接受媒体采访回顾1954年宪法的制定历程。许崇德先生一生“学而言宪”,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当之无愧,也值得每一位后辈敬仰、学习。

学而为宪六十载,他始终是新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改革先锋”

祝愿许崇德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设计:欣欣蔡

特别支持:法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