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舟山群島的漁船 十九世紀通草紙畫

觀音菩薩的道場在舟山群島中的普陀島。觀音也兼有海神的職能,據說媽祖即是觀音的三萬六千化身之一,這兩尊神確有重疊之處。作為佛教中的信仰,觀音有救苦救難的神格,她在海上救人,為漁船保駕護航,有時還要出面降服作惡多端的海怪。在民間敘事中,觀音菩薩喜歡化作年長的漁家女子,這也使她有了平易近人的一面,有一次她為了降服一條惡龍,就變作一個老嫗,正巧惡龍化身變作人,到岸上來走動,觀音幻化的老嫗做了一碗麵條給惡龍吃,那知這一碗麵條是整根的鐵鏈,惡龍吃下肚去,麵條忽然變硬,變回了鐵鏈,惡龍就被鎖住了心肝,痛得倒地,動彈不得,只得束手就擒,觀音押著惡龍走了,海上得以安寧。人們心中所繫的,還是平安和富足,海上物產豐饒,可以隨時取用,而危險無處不在,有多少人一去不還。海隅蒼生的生計艱辛困頓,人們只能寄希望於神明,觀音的法力也隨著人們的心念水漲船高,她幾乎無所不能,她幾乎無處不在。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南海大士 民間紙馬

舊時的嵊泗漁船後艙裡,還有一個神龕供奉船官菩薩,或曰船關老爺,新船下海第一天,要用全豬全雞和饅頭、長面、魚鯗等貢品來供奉船官老爺,隨後用祭祀用的牲物招待前來幫忙推船的男丁和造船的師傅們,謂之“散福”,以求出海順風,網中得滿。船官菩薩是誰呢?在漁民的心裡,船官菩薩都是由歷史人物化身而來的,因此,船官菩薩就變得五花八門,最普遍的說法是,男船官菩薩是關雲長,女船官菩薩是寇珠,就是戲曲《狸貓換太子》中救下宋仁宗的人。在海洋漁業生產中,漁民相互之間需要很多照應和幫助,這讓義氣和捨己救人的精神成為海上最重要的品德,而關雲長和寇珠正是這樣的人。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臨水陳夫人 民間紙馬 清末

當然,也有漁民認為船官菩薩是魯班師傅和順風娘娘,他們認為船是魯班造出來的,所以拜他為船神,而順風娘娘是想象中的人物,她為船隻帶來順風順水。捕魚的漁具也具有神性,舟山群島的漁民還有網神的信仰,據說網神是明代的清官海瑞,他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發明過一種捕捉墨魚的輪子網,因而被尊為網神。還有宋朝末年的名臣張世傑,因其忠烈,也成為黃龍島的島神。忠義節烈的古人在民間有著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是公道自在人心,海島成了封存歷史記憶之所。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海神 祿是遒《中國民間信仰》

有時候,漁夫供奉的神靈並不定於一尊,船艙逼仄的空間成為神靈聚集之所。實際上,這些神靈來漁夫們各自的島嶼,漁夫相信本島的神明能保佑自己遠航捕魚順風順水,吉利發財,他們就帶上了自己本島的神一起遠航。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天后娘娘 民間紙馬 清代

舟山群島的千餘個島嶼上,島有島神,有的一島一廟,有的一島數廟,海島的岙口往往還有岙神,島嶼附近海面上還有巡洋神。在人們的觀念中,這些大小神明維護著海島的日常運轉,負責保駕護航,療治疫病,抵擋海盜,平息災害,他們恪盡職守,統領著海水、島嶼、天空和火焰,一切都井然有序,正如日月星辰的降落與升起。這些自古傳承的信仰衰微之後,對海神的尊重更像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海島成為舊夢新想交織之處。

東海的海神有許多,多半是些歷史名人

天后娘娘 民間紙馬 清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