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奇育记MEET的第502篇内容#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马上要放寒假了,准备好给孩子辅导寒假作业了吗?为了个人健康,家庭幸福,「恐辅症」了解一下。

名称:「恐辅症」

症状:多发于父母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主要症状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吼大叫、忍不住拿起戒尺、默默关上了孩子写作业的门,感觉自己在“渡劫”……

“陪作业”成了妈妈圈能迅速拉拢关系的新晋话题,不管你是高冷还是高暖,话多还是话少,一提起“陪作业”的辛酸,简直可以喝上一杯聊通宵。

为了大家过个愉快的春节,蜜特酱邀请了“天使和坚果派”创始人兼CEO——陈蓉,给大家支招。

作为前奥美高管,现在的亲子机构创始人,她越来越忙,无法百分百陪伴孩子,更不用说时时刻刻“陪作业”,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比她严格多了,在她家,为了写作业“兵荒马乱”的场景很少见,用她的话来说,孩子形成了“内驱力”。

有“内驱力”的孩子,会自己从心底生长出一股向上的力量,主动求好,主动学习,主动面对、解决问题。不仅是写作业,孩子的整个人生都会受益无穷。陈蓉总结了四个方法,甚至动用了“合同制管理”,来培养这种美好的力量。


✎✎✎天使姐的分享✎✎✎我是分割线



作为一个对孩子有要求的妈,在“作业要做好”和“差不多得了”这两种话语体系里,我向来是选前者的。

有一天,已经晚上10点,11岁的女儿果果还在埋头检查作业。我了解她的学习状况,看她精益求精的样子,忍不住说:“差不多得了。”

话说出口我有些感慨,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在这类基本问题上,我已经不用监督,她对自己的要求比我严格多了。

换句话说,她的内驱力,已经形成了。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 在拿骚,巴哈马首都,我带着11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游学


以前在奥美做高管,全球飞,工作强度大,没办法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后来创业,做了「天使和坚果派」,借工作契机跟两个孩子相伴的时间多了些,但忙碌更甚。

无法百分百陪伴,如何让孩子一直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呢?

我的办法是,培育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心底生长出一股向上的力量,主动求好,主动学习,主动去认知、面对、解决问题。

创立「天使和坚果派」的这几年,听不少父母们说起:

“每天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还要花大量时间给辅导、检查,真的很痛苦。”

“上课外班,成了我和孩子的互相折磨。”

“所有事情好像都是我在强制安排,孩子被动接受,做起来兴致不高,当然效果也不好。”

在我看来,这都是内在驱动力的问题。内驱力一旦形成,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提高,也就是俗话说的:能自己管好自己。

建立内驱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简单梳理了下这些年的做法,感悟如下: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我们家是合同制管理。我把管理公司的经验,也用在了孩子身上。

每学期开始,我、老公、女儿、儿子会围在一起制定当季度每个人的计划。最核心的是,约定每个人各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们俩的主线是学习,我和爸爸是工作。

预先进行后果分析:

░ 如果你们无法完成好学习事宜,比如做作业,我和爸爸就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协助你们,这势必影响到爸妈工作。

░ 爸妈为了仍然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可以牺牲睡眠。但这就会损伤身体健康,长期来看,也无法经营好公司。

░ 公司经营不好,爸妈就可能要回到原来那样,在别家企业上班,忙得每天见不着人,不能陪伴你们。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所以,各自做好自己这一份,是幸福全家的最佳方案。讲好,签字,按手印。

从果果一年级开始,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灌输这套哲学。到8岁的畅畅这里,家庭文化形成,他从来都认为,做好自己的事,天经地义。

但孩子的自觉性绝不是靠讲道理就能一步到位的。

你要不断强化这件事。

果果刚开始也并不是执行力满分。我会陪她,比如一起写作业。

一张桌子,她在对面写作业,我在这侧工作。是的,我不是真正意义上跟她一起写作业,我在做自己的事,而重点是,我让她习惯这种安静、专注做事的方式和氛围。

规矩定好。比如外婆不能一会儿端水一会儿拿水果;卫生间也提前去好,一旦坐下,就专专心心。

如此重复,她就会知道学习、写作业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要静下心来完成,习惯因此养成。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是第一步。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每个人对真正好的东西都会心生向往。孩子的眼睛最纯净,内心的可容纳空间无比广阔,你让Ta看到好的人、好的故事、好的学校、好的目标,Ta自然会喜爱、靠近它们,并为之努力。

我们最近一次在美国的营地活动,参观了全美排名属二属三的一所高中。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 美国Groton小镇,果果在参观全美排名第三的高中


结束后果果轻声跟我说:“妈妈,我想考这个学校。”

前两年她可不是这么说的。每每谈及到国外念书,她的回答都是:你去我才去,我要跟你呆在一起。

这次到了当地,看完令她心服口服的学习环境、方式、氛围,她态度180度转变,开始自己列计划:

░ 那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哪一年来考试呢?

░ 9年级?那我的时间岂不是很紧张。我为什么需要9年级就去考试呢?能不能再晚呢?

░ 在美国读高中是寄宿呢,还是一定得妈妈陪着我?

她心里默默有了目标,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开始询问途径、方式,并评估可能性。

确定她有这个想法,回来后我们增加了一些课外补习的安排。哪些需要补课,哪些得靠你自己完成,比如背单词、刷题,我们跟她讲好。

她照单全收,积极提升起来。写作课安排在周六上午9点,不能睡懒觉,她起得辛苦,每次都说:再给我5分钟!当我告诉她又过去10分钟了,她自己着了急:来不及了赶紧的!

这一轮动力、行动力的源点,当然要追溯到美国之行。这一点,在许多参加过坚果派夏校孩子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很多孩子参加夏校后回国,都会主动要求补课,比如想提升英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因为在夏校辩论时,他们发现身边厉害的同学太多了。

看世界,看更好的世界,价值正在于此。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如果孩子身边都是积极上进的同伴,Ta自然也会积极上进。这是来自群体的驱动力。

似乎太绝对,却真正经典,极为奏效。

果果经历了两次转学,从原来学校轻而易举做学霸,到在现在学校发现,自己需要更努力,再到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我产生更清楚的认知。

这是我特别乐意看到的。对于孩子,我从来不刻意要求他们学习成绩多好,我希望他们能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看到身边朋友都各有各好,孩子会主动反思、认知自身,并希望与其他人齐头并进。这很像团队的力量,一个优质团队会让成员整体提升。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 一个优质的朋友圈,让孩子不断“向好”


有些父母跟我讨论,把孩子放进一个太优质的群体,不会给Ta太大压力吗?

我认为,家长的引导很关键。

果果到了新学校,发现班里的数学学霸已经在做高一级的数学题目了。她心态很好,知道数学不是自己强项,她要做的是保持进步,跟自己比,每次比上一次考得更好。而她自己的优势项目,要继续保持。

我经常跟她说,妈妈也不是什么都好。你看妈妈这方面不行,但另一方面非常好,每个人都是这样。

一个优质朋友圈的最主要作用,不是带来竞争压力,而是营造“求好”的氛围,再通过家长引导,培养孩子认知自己、拥抱多样性的能力。

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知,知道如何应对竞争,对于保持和增强内驱力,是非常重要的。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最后一点,世上所有规则、道理、方法,其实都是双刃剑。

所以在讲内在驱动力这件事上,我一直说,家长的引导非常关键。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很别扭,哪怕你用了上述这些方法,取得的却可能是反效果。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只有建立亲密关系,和孩子建立最深厚的信任,引导、教育才会真正奏效。

即使现在,果果和畅畅已经比较大了,他们洗澡时,我还会常常在浴室门口等着,跟他们聊聊天。到睡觉时间,我会陪着躺几分钟,说点儿悄悄话,两个孩子轮流,一天陪一个。

正向沟通来自健康亲密的关系,通过爱,建立信任,是教育的基础。

提高孩子的内驱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strong>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从平安喜乐到脑梗中风只差了一本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