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歡迎大家閱讀“百家姓在線”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在過去農村裡,生孩子多有很多原因,一是以前的人身體健康,因為吃的東西沒有汙染,空氣又新鮮,所以生育能力強。二是不採取任何措施,反正懷孕了就生下來,因此呢老一輩人都很多的兄弟姐妹。

那時候,機械化不發達,地裡的莊稼都是靠人來耕作,所以誰家的人多,勞動力多,種出來的糧食就多,條件就會好一點。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在農村有句俗語說得好“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其實就是說的過去兄弟姐妹多,不像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只不過很少人知道這一句才是精華,那就是“父母去,兄弟姊妹是親戚”。

兄弟姊妹小的時候都跟著父母一起過,親親熱熱是一家人。兄弟姊妹都長大了,各自成了自己的家,各顧各的。父母如果不在了,更是像親戚一樣,互相走動一下,不過卻沒有了以前小的時候整天住在一起的那種親密勁兒了。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其實在農村裡,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親情之類的俗語,比如說:“人窮莫走親,位卑莫勸人”。如果自己經濟條件不好,不要經常去親戚家走動,以免人家以為你又是去借錢借糧,或者去佔別人的便宜,或者是為了巴結人家,所以要儘量少去串門。

又比如說:“位卑莫勸人,職位低下的人”,意思是地位低或者職位低的人,不要去勸誡別人,因為你說的話沒有說服力,其實骨子裡還是農民的自卑心理在作祟,這句俗語不僅在親戚之間適用,其實在職場上也同樣適用,職位低的人去勸誡別人,一般都得不到回應。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還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一輩親二輩表三輩不了了”,同處一輩的兄弟姐妹是親兄弟姊妹,如果下一輩兒就成了表兄弟姊妹。

但是在下一輩兒的時候,互相之間親緣關係都淡了,更是連親戚都算不上,只是遠房親戚,那個時候的,親情關係也就不像原來那麼密切,就不了了之。

其實這是人生自然規律,如果一直那麼親密,那全世界都是一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產生了。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父母去了,人生只剩下歸途,這是用來教育人們在父母在的時候多為父母盡孝,父母在世時,兒女們活著的動力就是孝順父母,讓他們有好日子過。一旦父母走了,人活著只是為了走完剩下的路程。

看了以上幾個俗語,是不是覺得其含義很深呢?所以別小看了農村俗語,它們都是廣大老百姓日積月累的智慧結晶,同時這幾句俗語也表達人們對親情的渴望,也是對親情關係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