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生物都在往體型變小的趨勢發展。換而言之,遠古時期的動植物一般都比較大型,這一點從很多動物的化石中就可以看出來了。公眾所瞭解的遠古大型動物無非就是恐龍、猛獁象、劍齒虎,實際上除了這三種被人熟知的龐然大物之外,還有很多史前動物都不為人們所知,一旦現代人見到了它們真實的面貌,會以為地球上真的出現怪獸了。

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說到恐龍,我們都是從出土的化石中瞭解這個物種的。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恐龍曾經“締造”過一個恐龍時代,而這個物種就是那個時代的地球霸主。為什麼恐龍可以成為地球霸主呢?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種類繁多,其中不乏兇猛的食肉恐龍,也有溫順的食草恐龍。這個物種在全世界範圍內幾乎都有分佈,不管是海洋、陸地或者天空。

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有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就會被恐龍的形象所震撼到,沒看過的朋友建議你們去看一下,就知道為什麼恐龍可以稱霸地球了。但是古生物學家發現,在所有的史前生物中,還有一個物種比恐龍還要兇猛,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個物種,它就是鄧氏魚。鄧氏魚這個名字聽上去並不可怕,當你看到現代建立起的鄧氏魚模型,你就會感受到被強者支配的感覺。

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據研究,鄧氏魚生活在泥盆紀時期,這個時期是史前魚類發展迅速的一個時期,同時也是海洋生物向陸地生物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泥盆紀的魚類普遍都有龐大的體型,其中以鄧氏魚的體型最為龐大,性情最為兇猛。鄧氏魚的體長可以達到9至11米,體重超過了5噸,這種體型的動物儼然是食肉動物。

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研究發現,鄧氏魚並不像現代的鯊魚那樣用鋒利的牙齒撕碎獵物,它們用堅硬的頭部,所以在攻擊獵物的時候都是用頭部作為武器的。專家通過計算機復原了鄧氏魚的形象,發現它們有著鱷魚般的體表,因為全身上下都被厚厚的甲殼給保護著。因此一般動物是無法對鄧氏魚造成傷害的,而且它們也不敢對鄧氏魚發起攻擊。

這種魚稱霸整個泥盆紀,體重達6噸,霸王龍見到也要繞路走

因為鄧氏魚不僅有堅如磐石的頭部,還有強大的咬合力。現代科學家對鄧氏魚的咬合力做過模擬測試,認為它們能夠產生1.5億帕斯卡的咬合力,要知道霸王龍的咬合力才1.3萬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