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1

“寶貝,你再這麼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寶啊,乖乖睡覺好不好,再不睡覺大灰狼就出來找吃的了,它會把你吃掉的!”

……

每天都在這樣連哄帶騙的“恐嚇”之下,我們的孩子一點一點長大。每次看到他因害怕而驚恐萬分的樣子,我們不僅沒有心生憐憫,反而被一種勝利的喜悅感衝昏頭腦。有多少家長認真想過:這種用嚇唬換來的制服非但勝之不武,而且還暗藏著巨大的危險!

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江蘇有一個8歲小女孩迷路了,她很幸運地遇到了警察,當警察叔叔要帶她一起去找媽媽的時候,她卻一邊推開警察叔叔,一邊哭喊著拒絕“不要、不要……”就像碰到人販子一樣唯恐避之不及。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據瞭解,原來每當小女孩調皮的時候,媽媽總是用“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樣的方式嚇唬她,於是在她幼小的心裡,警察叔叔成了可怕的人而不是可以放心求助的人。

有網友總結出,童年“四大心理陰影”: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

小時候,父母應付調皮搗蛋的我們,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沒有靠譜的教育經驗,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簡單粗暴的嚇唬。好像不管孩子如何熊,只要搬出那些聽上去十分可怕的妖魔鬼怪或警察醫生,就沒有收服不了的!

“你聽不聽話,再不聽話爸爸就要給你打針了!”話音剛落,寶爸一轉身就進了臥室拿出放在藥箱裡的注射器。這一招真的是屢試不爽,只要辰寶一看見爸爸手中裝著注射器的透明包裝袋,立馬就溫順得像只小綿羊,嘴裡不停說著“我聽話,我聽話……”

每次看到寶爸用這種方式嚇得兒子服服帖帖,一股莫名的不安就會湧上心頭。一開始只是鄭重地提醒他:以後別再嚇唬辰寶了,孩子不應該這麼教育。後來,同學和我分享了她的育兒經歷,再看到寶爸這麼做我就果斷呵斥了!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同學4歲的女兒總是不好好睡覺,每天晚上哄睡都像打仗一樣,某天同學突然靈機一動,對正在鬧騰的女兒說:你要是再不抓緊時間睡覺,幽靈就要出洞了,它們最喜歡抓小孩子了。

想到之前講過萬聖節幽靈的故事,女兒一下子就安靜了,乖乖地抱著心愛的小兔睡覺了。本以為這樣的哄睡近乎完美,可誰知後來同學發現女兒總是從睡夢中驚醒,渾身發抖,有時還在夢中囈語:不要抓我,我乖乖睡覺!

2

原本以為嚇唬孩子只是老一輩父母們的慣用伎倆,沒想到現在繼續沿用的年輕父母也不在少數。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從小都是被莫名其妙地嚇大的,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將同樣的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

最近,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些視頻: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今天沒有好好吃飯的孩子,都給我帶到醫院來。不吃飯就吃藥、打針!要不要好好吃飯?”

熟悉的臺詞,一樣的嚇唬,不過是藉由這些“網紅”的口說了出來。

明明孩子看到以後心裡極度害怕,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紛紛表示:真的很有效。

作為成年人,我們利用孩子尚不成熟的脆弱心靈,人為地施加影響,傳遞本不該由他們承受的恐懼,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做法。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而生活中這樣的家長比比皆是,還樂此不疲!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看了這些,不知大家作何感想,弋姐只想非常嚴肅地提醒大家:千萬別再用嚇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了,因為它不僅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造成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首先,會導致孩子的自卑膽怯心理。有的媽媽喜歡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只愛妹妹了……”

明知道孩子對這種話特別敏感,有些父母還是忍不住會說。結果,孩子因為膽怯而生出自卑,做事畏手畏腳,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被爸爸媽媽嫌棄,就真的不愛自己只愛妹妹了。

其次,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被遺棄感。很多父母總是說: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雖然家長說這話是無心的,但孩子聽了會信以為真!因為他們正處於依賴父母的階段,最害怕被父母拋棄。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再次,孩子會產生叛逆心理。有時候,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一時著急的父母就會脫口而出:你再不聽話,爸爸就要打屁股了。

一般家長只是說說而已不會真打,所以這種威脅並沒有什麼作用。如果父母真打了孩子,孩子也只是口服心不服,從而只會更加叛逆。

最後,容易引發心理疾病。孩子正處於身體機能迅速發展的階段,經常的嚇唬會導致孩子精神高度緊張,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就像同學的女兒那樣,過度的驚嚇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回到上面新聞的例子,如果不想孩子對警察、醫生產生不良牴觸心理,不想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請父母們選擇恰當合理的正面教育方式,摒棄任何嚇唬、威脅的手段,將心比心地與孩子平等的交流,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共情的方式建立親子連接。畢竟你也不想整天聽到伴侶對你說:你再這樣,我就和你離婚!

「鄭重提醒」當你在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時危險也在慢慢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