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各位讀者朋友們晚上好,我是子木!在我國曆史上一向把倫理道德這方面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我想這也是一個國家走向文明的首要因素,一個社會如若是深陷這種敗壞人倫的風氣當中,那麼這個國家也必定是難以得到更好地發展的。例如:在我國清朝的歷史上,就曾有過一些十分違背倫理的風氣,其中“父妻子繼”就是一個鮮明的代表。

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清朝妃子電視劇照

“父妻子繼”即父親去世後其兒子可把父親較為年輕的妻妾納入自己房下,成為自己的妻子,當然,這種情況更多的是在一些達官顯貴的家庭才會出現,而在普通貧民百姓當中則是流行“夫妻兄繼”。那麼,如此違揹人倫道德的風氣難道朝廷就任由它盛行下去,不加以管束嗎?其實不然,這種風氣恰恰是從清朝皇宮當中傳出來的。

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清朝妃子電視劇照

眾所周知,清王朝的前身乃努哈赤所創立的女真部族,作為一個西北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自然是十分的刁橫蠻野的,那麼可想而知其文明水平也不盡人意,相較於當時較為成熟的明朝社會系統來講肯定是不如的,這也是後來清軍入關後其各項法律、制度基本沿用明朝時期舊制一個重要因素,並且從順治帝到後來的光緒帝也能看得出來其逐漸漢化的變化。但漢化規漢化,一些在入關前的陋習、制度也依然沒有被拋棄,“父妻子繼”就是其中的一項。

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女真部族電視劇照

例如,在清軍未入關前的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就曾在公開場合表明在自己死後將自己的大妃阿巴亥轉房給大貝勒,因為此時的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年齡相仿,結為夫妻也未嘗不可,再加上他最喜愛的一個兒子也就是代善,為此也有將自己的大汗之位傳於代善之意。可惜不料阿巴亥在自己未去世之前就與代善有著過於親密的關係,這一下令他怒火重生,在努爾哈赤心裡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將大貝勒代善從汗位繼承人當中移除了,也就給了後面的皇太極有了機會。

從努爾哈赤公開表明在自己死後將妻子轉房給兒子代善當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這種“父妻子繼”的陋習在當時是十分的普遍的,在他們心中對於倫理也是毫無觀念的。

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阿巴亥電視劇照

在清朝入關後,還有一系列類似於這種轉房婚的陋習在宮內存在。例如當時有名的孝莊皇后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按理多爾袞叫孝莊為嫂嫂)一事就令人十分的顯眼,雖為野史,但也不乏真實性。

清朝時期十分流行的“父妻子繼”,難道不違背倫理嗎?

▲孝莊電視劇照

當然,在歷史上也不光是清朝有,在一些蠻野民族當中這類陋習也是存在的,例如公元前時期的匈奴人,以及後面出現的鮮卑人、夷人等等一些遊牧民族都有過相似的陋習。從這也可看得出來,一個國家的進步,倫理道德這方面一定是擺在首要之位,這麼一想現如今我國對於“掃黃”力度的嚴格也不足為奇了。最後,大家對於這種清朝時期的這種“轉房婚”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