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2月5日(大年初一),《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点档黄金时段开播,至2月14日(初十)将连续播出十期,非常适合全家观看。今晚已上线第七期,还有三期将陆续上线。CCTV-10央视科教频道则在2月7日至2月16日21点档进行重播。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来到第四季,节目在保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舞美视觉、赛制赛程、情感内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主持人董卿用王安石的《元日》引出了首期内容。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春节期间,这档节目用低门槛、高参与度的答题互动模式和深入浅出的点评解读带领观众共赴一场诗词盛宴,以上乘的节目品相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收获了一致好评。可以说,有革新、有坚守,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实现了品牌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革新:

赛制舞美创新升级,实现品牌的优化完善


冷眼君认为,经过《中国诗词大会》前三季的打磨,创作者对整体逻辑架构、风格定位、剪辑节奏已变得越发明晰。因此,第四季没有对前一季模式进行颠覆式改变,而是选择保留了已被观众熟悉和认可的基础环节,但在细节上进行了创作微调和优化升级。

  • 舞美视效贴合“花开四季”主题设计,标识感更强


在舞美视效方面,第四季以“花开四季”为概念设计,主舞台被布置成一个巨大的花朵样态。现场有小桥,有流水,LED屏还会跟随场上竞赛实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花卉转换,让写意山水的元素充满整个画面。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在揭晓百人团被击败人数时,LED屏的特效也从第三季的城门攻破调整为击碎冰花,整体视效也更为立体。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可以说,这一季在色彩运用上愈加丰富,配合灯光、投影等设备,实现了现代技术与诗化语言的有机结合,更具观赏性,观众沉浸感也极大增强。

  • 新导师加盟,百人团与预备团组别微调


在导师阵容方面,第四季除了常驻嘉宾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教授外,还加入了新晋导师杨雨教授,她在第三期首次登场,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诗词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导师阵营中的女性视角得到加强。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在选手阵容方面,本季精选范围不断扩大,已达到30万的海选人次,节目组延续了第一现场“百人团”和第二现场“预备团”的设置,选手根据规则进行人员交替流动,多重的竞争关系依然为观众带去戏剧性看点。

但在组别划分上,第四季保留了第三季的少儿团、青年团与百行团设置,将“家庭团”升级为“搭档团”。应该说,“搭档团”突破了原有家庭纽带,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团体中,选手覆盖面变得更广,师生、同事、闺蜜等都可以协同参赛。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 新增“绝地反击”赛制,“超级飞花令”环节难度升级


在赛制赛程方面,第四季依然由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争夺赛、擂主争霸赛三部分结构。

个人追逐赛阶段,每期依然是4位挑战者参与答题,但答题数目由8道减少至6道,并增加了“绝地反击”赛制。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反转属性的复活赛制,有“横扫千军”、“出口成诗”、“你说我猜”三个答题方式,选手随机抽取进行返场自救,以便让挑战者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而遗憾出局。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横扫千军”要求选手和百人团中的12人进行一来一往的飞花令对决;“出口成诗”要求选手依次说出包含12个特定关键词的诗词;“你说我猜”则是让选手在点评嘉宾的描述下进行互动答题,猜出诗句或词牌名。应该说,比赛悬念感得到极大增强,增加了剧情看点。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攻擂资格争夺赛阶段,依然是“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三个环节,但本季顺序进行了微调,难度也进行了升级。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相较于上一季,本季“飞花令”不再给选手留有思考时间,两人不留间隙的攻守交替,没有一丝松懈机会。“超级飞花令”则是双字要求,在一句诗词中要同时含有两个指定的字,更考验选手的诗词功底和反应速度。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应该说,《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答题类节目本身就会让观众产生较强的浸入感,诗词更带着先天的文化记忆优势。来到第四季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升级,实现了节目品牌的优化和完善。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坚守:

倡导全民文化普及,强调老百姓的诗和远方


冷眼君认为,一档综艺节目内嵌的话题代表着价值观与注意力,制作方在主张什么,在引导观众留意什么,都体现着身为创作者的敏锐与警觉。《中国诗词大会》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把生硬晦涩的诗词推向大众,追求一种难题与偏题,而是为了唤醒更多人的文化记忆,强调的是老百姓的诗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来到第四季,节目组依然在坚守着这样的创作初心,从“全民”的角度进行内容架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题库设计上,第四季尝试按主题分类,分为节令类、咏物类(花草鸟兽类)、乡情类、亲情类、爱情类、友情类、英雄类等十余个主题,整体以 “应用性”为导向 ,加强了传统诗词与当下日常生活的关联。

比如第一期问“毛泽东诗词‘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赞美的是哪个节日?”选手理解全词内容便可推理出重阳节。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在情感落点上,第四季强调“诗入寻常百姓家”,在人物看点方面展现的是普通民众与诗词的结缘过程,体现的是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诗和远方。

比如连续四期擂主邓雅文讲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唐诗就是她小时候的摇篮曲。再比如第四期中的“四世同堂一家人”,受太姥姥影响,一家四代都将读诗当成生活习惯,太姥姥会经常和重外孙女李怡娴视频聊诗句,李怡娴的一小时上学路也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时段。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可以说,这些参赛选手们,有少儿,有老年人,更涵盖教师、工人、飞行员、保安等各个行业,他们都习惯把业余时间放在对诗词的学习和研究上,感受着诗词带给自己的精神乐趣与艺术熏陶。


《中国诗词大会4》: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依然没变



冷眼君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无论从原创性、思想性、能量密度,还是与时代的契合点上都找到了与大众有效沟通的表达方式。让民众在诗词里找到文化的根基,完成认知自我的过程。点评嘉宾们对诗词的讲解,则将内容还原到宏大背景中,纵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让民众体会到诗词背后的历史厚重感与对先祖的敬畏心。

可以感受到,节目背后的创作者其实一直在做自己目力所及且精神可抵的事,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回归,初心犹在,依然是极具诚意的文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