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小伙伴”(jrxhb2014)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FA站在中间连接资本端和资产端,左边是个甲方爸爸,右边也是一个甲方爸爸,这世上简直没有比FA更“乙方”的了。

但另一方面,这个“乙方”一点都不简单。真正的FA在提升投融资效率上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远不是“撮合”一下的事儿。

就像某FA创始人所说,“这是投行,不是中介!”

1

FA爆发的那三年

几年前FA行业爆发期,一单拿下几百万、应届生月收数十万的例子数不胜数。

比如有位“客串”了FA的投资机构管理人,“曾帮一位创业者完成了一笔5200万融资,5%提成,一单赚了260万元,前后三个月时间不到”。

还有2014年刚毕业恰好赶上热潮的,从国有银行辞职,加入一家成立不到三个月的FA,每天打电话收集创业项目,沟通潜在LP,到了2015年上半年,“月收入一度超过20万”。

如此暴利,源于创业投资市场的火爆。

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私募投资总额走出了一条急剧向上的曲线,2016年底突破了十万亿元大关。相比之下,2014年之前的漫长时间中,获得融资的项目总数还不如在2014年一年的量。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据创投数据平台it桔子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公布融资金额近800亿美元,而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上市并购规模更加惊人,2016年的并购规模达到820亿美元。

一方面是创业热潮起来,寻求融资的项目井喷;另一方面是热钱涌入,投资机构雨后春笋般出现,FA的两端迅速膨胀,造就了全民投资和全民FA的局面。

一家早期投资基金董事对媒体说,在他的微信通讯录里,将近一半的人做财务顾问,甚至一些媒体记者、都在投资人与创业者间牵线搭桥。事实上,具备媒体属性的36氪、清科和投中也都顺势衍生出了FA业务。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疯狂的暴利也让这个行业变得鱼龙混杂。很多不具备金融或互联网知识和经验的都进来了。很多小FA机构根本不在意项目死活,为了能够尽快完成项目,拿到佣金,对于投资者和创业者双方的“撮合”越来越马虎:任何创业项目只要在风口上,不经任何评估和审视,就可以对接给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

到了最后,大批的创业项目死亡,投资人血本无归,很多人把怒火迁向了FA。那些FA机构最终自食恶果,迎来了死亡之潮。

最后活得最好的,还是那些头部FA机构。到了今天,最混乱的时代已经结束,FA从“资源撮合型”转向“深度服务型”。

2

混乱之后,FA现状

从泰合资本起,“专业服务型”的精品FA机构慢慢增加,成为重塑FA行业形象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据报道,市场爆发的前夜,宋良静、胡文钦和郭如意从一家老牌FA机构离职,创办泰合资本。泰合选择了一条最熟悉的“传统”路线,三个人,三杆枪,靠着精品化打法成了FA行业的一匹黑马。

人人贷1.3亿美元的A轮融资是泰合资本的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案子,也是2013年全球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A轮融资。能拿下这个案子的秘诀是时间。不是把时间花在找关系上,而是花在和创始公司泡在一起,让团队成为行业专家。

当时,并不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泰合团队对国外正火的Lending Club等公司做了大量研究。直到给出融资策略建议时,人人贷的团队说,“你们还挺懂的”。

泰合资本为FA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很多有抱负的FA不满足于做赚快钱、吃红利,而是做深度的价值服务。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比如某机构在帮助“读客”首轮融资前,团队花了2-3个月时间帮助读客做业务梳理和规范,光是重新签订的合同就有上百个。同时,还找来合作过的新经典上市项目里的财务和法务班底,由这支服务过“民营出版上市第一股”的原班人马深度参与整个过程。

还有些牛逼的FA深受企业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到公司战略。某机构在作为独家财务顾问服务公寓租赁平台蘑菇租房时,蘑菇租房经历了由“自己做二房东”向“做二房东平台”的转变。这个企业战略上的变化正是基于云岫资本在服务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洞察。

经过大洗牌,最终留下来的是那些真正服务为王的FA,其中既包括老牌的华兴、易凯、汉能、汉理,也包括泰和、以太等新兴力量。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据说,FA是这世上唯一的乙方~你还想去吗?


3

FA与投资机构的工作对比

1)盈利模式

FA的盈利模式分为前置和后置。目前市场大部分是后置的,就是说通过融资交割成功,收取佣金。所以风险就是,当中出现前期花了大量的精力,但最后可能无疾而终的案例。前置的情况一般是,帮企业做BP,或作为融资顾问收取月费。

而投资机构博的是黑马率,一个投资PORTFOLIO当中有某几个项目的上市黑马率,并购率,独角兽率(10亿美金)。

2)收入对比

一个FA机构中,交割转化率高的FA尤其是做AB轮以上项目多的在收益角度上,他赚的钱可能比投资机构中的投资经理要多得多。

FA人员的基础工资从5K到15K不等。但大头是奖金。天使轮300-500万,FA成功的收益是15万-25万;A轮融资平均2000万,收益是30万;B轮平均6000万,成功是一两百万。去除公司和团队的分成,一年做成3-5个项目,再由项目参与的模块分到手里的奖金大概是1/3到1/5;做得好一年年薪四五十万,项目交割多,一年几百万也是有的;做到FA公司的高管和合伙人,自然能分得更多。

而投资机构的薪酬:一家基金的运作中人力成本支出要占到60%至70%。在整个薪酬结构里,合伙人又要占到50%以上,留给投资经理以下的空间就不是太大了。

3)工作运营规模和流程

运营规模——投资金额不一定是决定了投资机构的人数规模。还是要看基金的风格。少则四五个人,多则上百。

而FA的运营模块是可以分割的,可以分割成:(行业研究)、BP包装、推荐材料制作、推送项目等。有些有线下活动运营部门、PR、新媒体部门。也有从项目规模上来分的,分大项目KA组和早期项目组。在规模上,从个位数到百位数的都有。如果FA用人肉战术去盯,人力成本太高。对于早期项目跑量来说,投入产出肯定不划算。所以要么是走平台智能型,要么是精品投行路线。

4)工作量

就工作量而言,投资公司帮人管钱,那么越早期的机构项目数量看的越多。

而FA,不管是多大规模的,看几个项目取决于自己的能量。实际跟进上,一个人同时手上3-5个项目跟进很正常。如果做平台型跑量的FA,手上有十几个在对接也有,主要是做运营型的工作,而对行业研究,在竞品分析上偏重较少。

——————

以上数据来源:一百亿研究所、36kr、新三板法商研究院子、亿欧网

5)FA适合实习、校招学生进吗?

因人而异,它有可能是你的最佳职业起点,也可能让你痛苦憋屈~

预告一下,本周四“股权投资”系列讲座第二讲【为什么FA可能是你职业生涯的最佳起点?】开讲,你可以在讲座中向演讲导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就职于某精品FA的宋师兄将为大家讲解:

FA的商业模式、岗位;FA与PE/VC的视角差异;FA看重的核心技能;FA的成长路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