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哲學,

關於思考的思考。

這種能力,

幾乎決定了

我們的一切。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能力,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藏在我們大腦之中的能力卻有高有低。

正是這種良莠不齊的思考能力,決定著每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

面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生出不同的想法,產生不同的行為,這完全不是因為我們的軀體不同,而是因為我們的思考不同。

正如下面這幅圖所顯示的,只要你稍加思考,就會發現大多數人的思考能力與水平終其一生停留在了“低階思維階段”。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這幅圖,就會看見一條思維成長的陽光大道——

Remembering(識記)認識一些事物,知道一些知識,僅此而已。

Understanding(理解)懂得概念的含義,理解語詞的意義。

Applying(應用)可以運用知曉的詞語或公式等機械式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Analyzing(分析)將獲取的凌亂的知識歸納總結,並發現其中的聯繫、共性、規律和模式,形成思想。

Evaluating(評價)

獨立思考與判斷是非、價值、美醜等的能力。

Creating(創造)能夠創造新知識,提出新見地,或是創造新事物等。

怎麼樣,看過上面這幅圖,我敢打賭,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和孩子的這一至關重要的能力就此停滯不前,因為思考的能力幾乎決定了我們的一切

從現實角度來說,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的思考能力因為終其一生都停留在Remembering(識記)、Understanding(理解)、Applying(應用) 的“低階思維階段”,所以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或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

事實上,思維的這一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人思維不斷成長的過程,一個由表及裡探究和發現自己以及事物本來的過程,一個哲學的過程

聊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如何才能提高我或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對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對任何人來說,通往“高階思維階段”的路只有一條——

那就是“學習”,或稱“教育”。

對受教者來說,這條路稱之為“學習”;對施教者來說,這條路稱之為“教育”。

但遺憾的是,因為大多數成年人對“學習”或“教育”理解的過於狹隘、偏執,導致我們一談及“學習”或“教育”,只侷限在獲取多少“知識”——

例如,很多爸爸媽媽更關注孩子能認識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數多少數等等這些表象的東西,而忽視了對孩子思考與探究慾望培養。

這種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就好比孩子是個廚師,無論佔有多少珍奇的食材,卻依然無法烹飪出可口的佳餚,但這份佳餚卻能夠出自另外一位廚師之手。

所以,無論是“學習”,還是“教育”,衡量它們質量的關鍵是能否激發孩子自我正確思考的能力——

思考已知或未知的能力,思考自我或旁物的能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這就是走向真、善、美的能力,就是能否處理好自我與這個世界關係和創造價值的能力。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兒童思維的成長正處在這樣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之中,無論你是否看見或承認,這就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實。

對兒童來說,哲學啟蒙的意義正在於此,因為哲學是一門關於如何思考更智慧的學問,孩子們正饒有興致地行進在這條路上。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可能從未細細想過如何通過“學習”或“教育”的手段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換句話說,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才是“學習”和“教育”的中心議題,而這一能力的獲得有賴於一定的思考實踐。

舉個簡單的例來說,一天,一群原始人正在山洞外勞作。

忽然,天空黑雲壓境,狂風四起。緊接著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躲進山洞中的原始人驚慌失措,交頭接耳地議論著外面這個風雲莫測的世界。

其中一位長者憑藉曾經的經驗和前人的知識告訴大家:這是神秘力量的結果。

接收到這一觀點的其他人對此信以為真,紛紛發表對這股神秘力量是魔還是神的看法,有神論就此萌發。

可是,其中參與討論的一位年輕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你是怎麼知道這件事背後是神的作用?

有誰見過那個神?有什麼確鑿的證據?

……?

只有神的力量才會導致這種現象嗎?

我記得每次發生這樣的天氣都是冷熱空氣碰到一塊兒?

……?

原來是自然現象,為什麼大家都相信是神的作用呢?

……?

於是,人們在討論中不斷提出自己的理由,又從旁人那裡吸收借鑑,修正自己的觀點。

……。”

在這個假設的例子中,人們通過對外部自然環境和內部思維過程的質疑和思考、詰問和討論,不斷接近外部環境與內部思考的真相,使思考能力不斷向前發展。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媽!

這種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改變了所有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這一過程其實就是思考的過程——審視我們的認識、判斷和結論的過程

從中你或許會發現,完成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思考其實需要的就是一種思考的技能——深入的思考,包括反思。

而這種技能的發展與提高又有賴於人們的相互溝通、討論和詰問等。

正是這種思考詰問的形式,幫助人們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反思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兒童哲學啟蒙的過程就是運用相互或者團體之間的對話溝通和討論詰問等,逐漸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好、卓有成效的思考者

而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睿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