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田,你好大的胆!

有“翡翠第一股”之称的 东方金钰 2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截至目前,中国蓝田未就其身份、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的合法合规性提供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鉴于相关事项仍有待核实,同时出于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经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赵宁审慎讨论决定,暂时终止上述股权转让事项。

这场在春节前后折腾了一番的闹剧,看来还是要黯淡收场了。

春节前,东方金钰发布了重大利好,赵宁、王瑛琰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兴龙实业100%的股份转让给中国蓝田,转让完成后,中国蓝田将间接持有东方金钰31.42%的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赵宁变更为中国蓝田总公司。这个利好,导致节后东方金钰强势涨停。

上市公司重组本不稀奇,可是,让公众惊诧的是,此次东方金钰股权受让方中国蓝田,却与A股臭名远扬的财务造假“鼻祖”蓝田股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蓝田的前世今生

这一次的主角是东方金钰跟中国蓝田,2月1日东方金钰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赵宁、王瑛琰拟将其合计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兴龙实业100%股份转让给中国蓝田总公司。转让完成后,中国蓝田将间接持有东方金钰31.42%的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赵宁变更为中国蓝田总公司。

中国蓝田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熟悉,也就是原来蓝田股份的母公司。蓝田股份在十六年前因为造假已经退市了,揭露蓝田股份造假的当事人就是刘姝威,当时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戳穿了蓝田神话,导致蓝田做假的骗局败露,各大银行停止了给蓝田股份的贷款。

蓝田股份作假做到什么份上,蓝田股份当时号称洪湖地区养鸭子,两只鸭子的产出可以抵得上一台长虹电视机,这个数字当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他做假很大的成分就号称自己的投资都是投在水下的资产,所以蓝田股份因为这个事情败露之后就退市了。

而曾担任蓝田股份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瞿兆玉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虚假注册资本罪,2004年被湖北省高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2008年,瞿兆玉再次被以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总之,这是一位两次被判刑的人物。

蓝田股份没了,但是中国蓝田实体还是存在的,中国蓝田加上中字头很容易给外界造成误会。中国蓝田的前身是中国农业物资供销总公司,当初是农业部投资的直属单位。但是很早之前在1998年的时候就被当做资产并入了蓝田股份,中国蓝田是在这个基础上改名而来的。

当然谁都知道1993年以后,中央已经全部各个部委不在办实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蓝田工商登记上依然是中国农业部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应该讲是一个漏洞,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两次被判刑的人怎么可能是农业部下属所谓部委公司的法人代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就特别蹊跷。

中国股市到底成了谁的提款机?

当然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东方金钰,东方金钰号称中国翡翠第一股,此前其董事长为80后掌门、云南首富赵宁。但2018年东方金钰业绩巨亏,2019年初又历经债务危机、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被立案调查、重组失败等,陷入多重困境之中。而赵宁本人,也从云南首富变成老赖,旗下已无任何财产,总之也是一个相当烂的公司,现在也是走投无路才提出重组。

但是重组的对象居然是中国蓝田,真是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真应了那句话“见过无耻的,但是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中国蓝田莫非要借东方金钰借尸还魂,这个事情当然会有人管。2月10日上交所就发了一封问询函,要求他们说明瞿兆玉跟中国蓝田,包括中国蓝田跟蓝田股份究竟是个什么关系等数个问题。

其实我想上交所是明知故问,但是又不得不问,一问当然这个事情就很清楚了,这种重组真的就是一个闹剧,问题是A股市场上这种闹剧居然能够公告,这也是让人哑口无言。我想怎么会让东方金钰跟中国蓝田的当事人有这种想法,居然还能一本正经公告,居然还能提出议案,真是荒唐之极。

应该讲是这么多年未见之的怪现象,可见这个市场大家的认识是多么的可笑,中国股市在有些人的心目中真的就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岂止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根本就是提款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垃圾场,所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为非作歹,毫无敬畏之心,真是无法无天。

瞿兆玉、刘姝威与蓝田往事

十多年前,中国蓝田的法人代表瞿兆玉在A股市场里可是一个名头极响的人物。

瞿兆玉,1948年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20岁入伍,转业后曾任沈阳电信局宣传部长、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八十年代,瞿兆玉下海创办了三家企业:1987年成立的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1988年成立的沈阳市新北制药厂以及1991年成立的沈阳莲花大酒店。

1992年10月,经沈阳市体改委批准,这三家隶属于沈阳市财贸干部学校(即沈阳行政学院)的企业用其全部资产发起设立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形成总股本6696万股。

其中用1828万元国有资产折成的国家股1828万股,委托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营;用3525.6万元企业法人资产折成的法人股3525.6万股,由沈阳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持有(法人代表瞿兆玉);向企业内部职工以1:1.25溢价定向发行1342.4万股。

蓝田是瞿兆玉的小名,公司名称正是由此而来。

在随后的几年里,瞿兆玉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取得了农业部手上的股权,并将蓝田股份从沈阳迁到了他的家乡,湖北洪湖市瞿家湾。

在这里,“见过大世面”的瞿兆玉用“农户+公司”的模式,将当地农民的土地、鱼塘和房屋都变成蓝田股份的资产,而农民则变成了蓝田股份的职工。

经过三年运作,蓝田股份在当地拥有了30多万亩洪湖水面、2700多亩耕地、20000多名职工,有工业区、农业产业基地、制造业工厂等20多个项目。

“蓝田模式”在当时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榜样,而作为洪湖赤卫队驻地所在的瞿家湾,多年来一直是湖北省的重点扶贫老区,但因为有了蓝田,它成了洪湖地区最靓丽的城镇。

瞿兆玉有一句名言:“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彩电!”此语后来成为“蓝田事件”的标志性金句。

中国蓝田,你好大的胆!

蓝田股份上市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增长到18.4亿元,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当时被称为“中国农业第一股”,是中国农业产业化道路的标杆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中国证监会罚了蓝田股份10万元人民币,原因是1996年他担任董事长期间,蓝田股份违规作假、欺诈上市。1999年之后,蓝田股份三次配股都被证监会否决。

2001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给《金融内参》写了一篇600字的短文,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文中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这份内参后来居然落在了瞿兆玉的手里,瞿兆玉立即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然而,谎言构筑的大厦终究不堪一击,刘姝威随后发出一篇2万字的长文《蓝田之谜》,瞿兆玉多年精心构筑的蓝田帝国轰然崩塌。

此时,不少股民们才惊讶地发现,一只野鸭原来换不了一台彩电,一亩水面年产能达不到3万元,号称年销量5亿元的野藕汁只有广告没有产品……一切都是一场骗局!

2001年11月,瞿兆玉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承认银行已经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已经断了。 2002年1月21日,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蓝田事件卷入了中国多家银行,超过20亿元以上的贷款变成坏账,7000多名农民直接变成了无班可上、无地可种的失业者。

之后,刘姝威被评为“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而瞿兆玉锒铛入狱,获刑两年。蓝田股份于2003年5月23日退市,进入三板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