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商譽減值集中暴雷,危機中發現機會!

最近財經自媒體都被商譽減值的消息霸屏了,各個自媒體都在羅列每天暴雷的公司,韋石投資在昨天也發過公司列表,而且在12月的時候就專門寫過這個問題。是個風險總會釋放出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總結風險的來源以及對以後的影響。在此韋石策略投資就簡單說說。

商譽減值具體是什麼意思在昨天的微頭條中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具體展開。可它為什麼會在這幾天集中爆發呢,其一,在三年前差不多的時間點上,其實國內經濟環境已經變化,經濟增速在放緩,

換個角度看商譽減值集中暴雷,危機中發現機會!

至17年為止連續三年GDP增速低於7%

很多企業的利潤增速已經不能保持高速增長,只能選擇向外擴張通過收購其他企業來達到賬面上的利潤增長。通過收購公司合併報表能快速增加當期的公司利潤,就如現在商譽減值能快速讓公司虧損。14年至16年期間在當時很多上市公司選擇這種方式,出現了一個收購潮業績兌現風險集中在17年和18年出現

換個角度看商譽減值集中暴雷,危機中發現機會!

從14年開始併購數量急劇增加

而且有些公司達不到增發股票的要求只能通過負債來完成收購,更增加了債務負擔。在經濟環境嚴峻的時候不但自身的經營出現倒退,收購的公司也不能達到當初的業績承諾,商譽減值在所難免。在以前每年也都有公司發佈商譽減值的消息,但沒有今年那麼多那麼密集,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風險效應。

其二,近期有會計準則委員會討論是否將商譽減值改為攤銷法。這裡涉及會計準則,我們只做簡單描述。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實際確認中有一定的操作空間。而攤銷呢直接影響公司每年的利潤,比如20億的商譽用10年來攤銷,那每年2億,這個是直接算到利潤裡的,有哪些公司能夠承受每年一開始利潤就虧損2億呢,這還不馬上被ST甚至直接退市。對於這種風險的擔心,很多公司還不選擇一次性確認減值,一次性把能虧的都虧了,因為只要收購企業達不到利潤要求遲早都是要進行減值的。只要明年的利潤稍微過的去,那就是大幅度增長,目光看的遠就不怕現在鉅虧,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回過頭去看很多公司今年的業績是還可以的,就是因為一次性減值而鉅虧,商譽減值是個會計上面的事,不影響實際經營。

現在市場環境不好,就算遇到這樣的集體性風險事件下跌空間也不多,更多的帶來的是輿論影響。這次的商譽減值風險算是一個灰犀牛,只要釋放了風險篤實了底部基礎,或許這個事件過去後會是另一波反彈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