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可能是人類為能吃奶而付出的代價

打嗝,生活中很常見的突發動作,雖然不怎麼好受,也不怎麼優雅,甚至看不出有什麼實際作用。曾有報道說,美國艾奧瓦州有名男子,打嗝了68年,從1922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90年結束。這真是個奇蹟!但真不敢想像一個人的膈肌不受控制地收縮了一輩子,胸口會是個什麼感覺?


打嗝,可能是人類為能吃奶而付出的代價

關於打嗝的誘因和引發機制,現在的生理學和醫學都給出了詳盡的答案。通常,當我們吃東西或喝水太快時,以及頸部或胸部神經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引發打嗝。因為這些因素會引起膈肌神經興奮,然後膈肌就會不聽話地收縮了。當你吸入空氣時,喉部的聲門再忽然關閉,口中就蹦出了打嗝的聲音。

但我們打嗝的目的是為什麼呢?雖然膈肌可以幫助我們呼吸,事實上,它就是人體的主要呼吸肌肉,但是這與打嗝似乎沒什麼因果關係。

打嗝,可能是人類為能吃奶而付出的代價

▲膈肌

一位名叫克里斯丁·史兆斯的法國科學家,經研究認為,人類打嗝的原因可能與人類祖先早期在海里生活有關。比如肺魚在水裡呼吸空氣時,它一方面會擠壓口腔中的水流過腮,另一方面會關閉聲門以防止水流進肺中;而人類早期也是如此,雖然後來逐漸進化為到陸地上生活,但卻並沒有丟掉這套原始的呼吸回路。並且研究也發現,人類的打嗝與蝌蚪等動物的腮式呼吸竟有不少相似之處。

那問題來了,人類從海洋遷居陸地已有好幾億年了吧,那為什這套“腮式呼吸回路”仍然起作用呢?畢竟生物進化論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沒用的東西往往是會退化掉而被拋棄的。

打嗝,可能是人類為能吃奶而付出的代價

▲吃奶

科學家對此給出了一個貼切的解釋,就是這套迴路本身可能每什麼用處了,但它可能會在其他方面起到作用,比如吃奶水——嬰兒吸允乳汁的一系列動作與打嗝迴路就十分相似,而吃奶時關閉聲門就起到了防止奶水進入肺部的作用。

這或許就是人為吃奶而付出的代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