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文明發展到今天,五花八門的烹飪方式層出不窮,“吃什麼”已經變成了你我幸福的煩惱。但在人類祖先還沒學會用火的時候,他們會將捕捉的野生動物或者植物果實直接食用,歷史把這段漫長的歲月稱為“狩獵採集時代”。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狩獵採集時代

現今世界上仍有一些地方保留著狩獵採集時代的飲食方式,日本就是最著名的一個。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島嶼7000多座,無數的山川、河流、湖泊嚴重阻礙了日本境內的飲食流通。在古代,一個地區的百姓常年只能吃到某幾種食物,所以人們對於食材的新鮮程度就更為看重。久而久之,日本人養成了只吃時令菜的傳統。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日本菜譜上的春夏秋冬

日文中用漢字“旬”來意指當季食材。這個典故源於古代中國的奴隸制王朝商,那時的“旬”字是指一個週期10天的意思。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商朝人認為太陽共有十個,它們每天輪流從地平面升起,照耀萬物。大家決定把這十個太陽分別命名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十天干”,也可稱為一旬。每十天之後,在新的十個太陽開始循環前,商朝的統治者會焚燒刻好的獸骨用來占卜新“旬”的兇吉。那些被刻在獸骨上的東西叫做甲骨文,這就是早期漢字的雛形。 所以“旬”字就象徵了某一段時間,後來又有了“上旬”和“下旬”這樣的詞,至今依然頻繁使用。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商朝甲骨文上的占卜-河南安陽出土

後來商朝的這種占卜儀式流傳到了日本。日本天皇也選擇十天一次,即每月的1日、11日、21日在宮中舉辦大型酒宴,以藉此機會和大臣們共商國家大事,人們把這種聚會稱為“旬儀”。每次旬儀時,天皇都會將時令食材賞賜給所有大臣,後來日本人就以“旬”字來稱呼當季的新鮮食材。如果今天你發現了一個日本餐廳的名字裡有“旬”字,那他們所用的食材一定是應季的才對!


“旬”字日式餐廳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所有的日式廚房中都會有幾把利刃,這些用來精確切割食材的廚刀被稱為“庖刀”。成語“庖丁解牛”就完美的詮釋了日本飲食文化的精髓。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

這段大概講的是戰國有個姓丁的廚師負責宰牛,他精湛的技藝令梁惠王十分讚歎。丁廚師解釋道,他剛開始看到的是整頭牛,後來他就熟知了牛的肌理及構造,現在只用精神宰牛就可以了。隨著刀技越來越純熟,下刀之處甚至不會碰到筋骨。高手的刀一年一換,他們是在切肉;而笨蛋的刀一月一換,因為他們總會砍到骨頭。丁廚師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梁惠王聽後大悅,他認為這就是養生之道!

日本人學到了庖丁解牛的精髓。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處理魚肉的出刃庖丁

日本料理的關鍵就在於“庖刀”能否對各種食材進行精確的切割。庖刀的種類多達上百,每一種食材必須要對應不同的刀,否則完全做不出菜品應有的感覺(這裡有些誇張了- -)。十四世紀,在日本的室町時代,當時比較著名的廚師被譽為“庖刀人”,他們帶著烏紗帽統一干淨著裝,當眾展示精湛的魚肉切割技術,並能完美的擺在食板上。正是這群庖刀人的努力才促成了現代日本料理的雛形。所以有時人們也把日本料理稱之為“庖刀文化”。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狩獵採集文化早已在日本根深蒂固,人們對於“旬”食材的追求精細入微。應季食材相比過季的更加新鮮,人體也會更快更充分的將營養吸收。另外,刺身的吃法起源於中國,日本卻成功的將其發揚光大,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島國資源短缺,儘量靠海吃海。總的來說,生食傳統與庖刀文化就基本上就代表了日本的傳統飲食。

日本“庖刀文化”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一個字告訴你吃日料的小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