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水滸好漢的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我只能來碗牛雜湯

羨慕水滸好漢的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我只能來碗牛雜湯

俗語云:少不讀《水滸》,意思是年輕人沒有鑑別能力,容易受那些不守法度的好漢們的故事影響,甚至進而模仿之。我自小學三年級查著字典第一次讀《水滸》,於今至少也讀了十數遍吧。要說沒受影響,那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影響則是:要是能像好漢們那樣大吃大喝該多好啊。

羨慕水滸好漢的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我只能來碗牛雜湯

好漢們所吃的食物和所飲的燒酒,與現在的生猛海鮮和洋酒比起來,顯然檔次低得多。不過,那種吃法喝法,那種豪氣沖天,又哪裡是我們現代人所能望其項背的呢!一言以蔽之,好漢們吃喝的特點可以用阮小五在入夥梁山泊之前的一句話來概括:“他們……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阮小七對此進一步發揮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吳用與晁蓋商量好要劫生辰綱,前去遊說三阮入夥。三阮是典型的梁山好漢性格,他們招待吳用吃酒時,入酒店裡來,都到水閣揀一副紅油桌凳。店小二把四隻大盞子擺開,鋪下四雙箸,放下四般菜蔬,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阮小二道:有甚麼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塊切十斤來。

羨慕水滸好漢的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我只能來碗牛雜湯

從少年時起,每讀書至此,想到好漢們在那長滿蘆葦的水榭邊,將那花糕般的黃牛肉大塊大塊切來下酒,呼三喝四,風捲殘雲,一面吃喝,一面談論些江湖上的最新動態,箇中的快活與瀟灑,真真羨慕不已。好漢們最主要的佐酒之物是牛肉,最好是黃牛肉。至於肥羊嫩雞之類,只有在特別隆重的席上才得見。牛肉天生就是男人的食品,更是燒酒的好夥伴。

羨慕水滸好漢的成甕吃酒,大塊吃肉,而我只能來碗牛雜湯

但是賣勞力漢子們可是吃不起牛肉這麼精貴的東西的,於是便宜的牛雜湯就成了大家的心頭好。

相傳,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貧病交加。在樂山蘇稽鎮有一位羅老中醫擅長中草藥,懷著一顆善心在河邊支起大鍋熬起草藥湯,一般傷風感冒,頭疼腦熱不在話下。要是碰上誰家突發惡疾,也會隨之立即看診,遇上窮苦人,自不收診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知曉了這位老中醫,來喝草藥湯的也愈發多。因為入不敷出,羅老中醫也過得甚是清貧,但甘之如飴。有一次,老先生髮現大戶人家把不要的牛雜扔在了草叢裡,覺得甚是可惜,便撿回家洗乾淨煮進了草藥湯鍋裡,誰知煮出的湯香味濃郁,渾厚綿長,喝一口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老中醫將湯與行人分享,得到的盡是讚賞。久而久之,這種湯鍋竟發展成為下飯菜,就是後來的牛雜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