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柳公權的楷書寫到巔峰之後沒有超越者。我們將楷書歷史最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稱為楷書四大家,主要有:初唐代表歐陽詢,其楷書結構前所未有之合理;盛唐時期的顏真卿,其字如唐朝主流審美,富態含蓄之美;晚唐時期的柳公權,錚錚鐵骨一般的點畫,每筆都是精華;宋末元初的集大成者趙孟頫,略帶行書意韻之楷。

華夏復興,書法文化先行——國粹書魂

此四家,在結構上歐陽詢最佳;源泉一般取之不盡的寶庫,要數顏真卿的楷書;華美有媚態的楷書以趙孟頫為首;柳公權的楷書書寫難度最大,也是楷書的巔峰,至今沒有突破者。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柳體的學習難點在於沒有墨跡流傳至今,我們看到的一切柳楷都以石碑刻為主,經過千年風吹雨打的石頭,基本上有所風化。柳體在石碑裡顯示出來的骨感和剛強更為明顯,在刀刻的作用下,鋒芒畢露的一面很容易被初學者抓住。這也是很多柳體學習者容易著魔的地方。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面對碑刻的柳體,我們怎麼辦才能有效學習到其核心。在這方面的書論裡早有指導性語句:透過刀工看筆功,透過現象看本質。柳公權楷書難學,學了難以有成就也在此。很多人只會看表面,學習也止於表面,不加以思考的臨摹複製柳公權石刻楷書。最終把字寫死。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如何透過這種刀工去尋求筆法

迴歸書法家本人,柳公權的人生經歷

重點去了解柳體的來龍去脈

從顏真卿的書法墨跡中尋求痕跡

從歐陽詢的碑刻或唐宋學習者中尋求痕跡

尋找柳公權之後學習柳體小有成就的明家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多寶塔楷書

這些辦法歸根結底是為了看本質,我們學習柳體一定要拋開石刻的表現。為什麼石刻書法不準確,因為石刻是墨跡的再次加工。學過顏真卿楷書的人應該知道,《多寶塔》或者相關的石刻版本,也能體現出剛毅的一面,而去看顏真卿的墨跡,就會發現完全不同於石刻。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歐陽詢

柳公權楷書的難點在於用筆的特殊性,另外對學習者心態也有很大約束力。柳公權書品和人品趨於同步,如果德行不正之人是很難堅持去練習這種精緻完美的書體,因為容不得半點浮誇和虛偽之筆畫。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多去了解柳公權本人,從他的故事和學書法的記載裡,我們能尋找到學習柳體的最佳辦法。即便沒有找到最佳辦法,我們也能在其中找到突破口。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權,融會貫通的將之前精品吸收。我們只要在他的人品上學到一方面,另外結合碑刻練習便能有所收穫。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顏真卿

柳體最明顯的借鑑來源是楷書四大家前二者,歐陽詢和顏真卿。後世把顏柳稱之為“顏筋柳骨”,不難看出顏真卿是最直接的老師。學習過柳體的人基本上了解,柳體字的結構和歐陽詢的大結構基本一致;用筆方面和顏真卿的非常接近。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不少人也評論過柳體其實過於嚴謹,已經難以突破。一部分將這種嚴謹看做為死局。其實這些看法太膚淺,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我們古代確定的大部分“真理”現在都已成為謬論。柳體不可能是楷書的永恆真理,王羲之行書也不是行書的永恆真理。我們學習者還需努力鑽研。

柳體不可只摹外形,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

柳體是楷書的一座巔峰,如果認真開發一定會有收穫。既能從中看到歐體的結構之美,也能看到顏體筆法之新意。融會貫通之後的柳體更值得現代人去發掘。學習柳體字切莫只看碑刻表面現象,一定要透過刀工看筆功,加大力度研究書法文化方面,下狠功夫必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