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 人物身份 』

寧波幫博物館工作人員

為什麼走進博物館?

該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嗎?

該花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嗎?

如何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一個城市的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瞭解一座城市歷史、感悟一座城市精神,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走進當地的博物館。

這是深入瞭解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文化、歷史和脈絡的地方,走進其中,就可以接觸到一個地方、一種觀念、一種藝術、一種思潮......雖然只是少部分,但也很滿足,因為這是通往新世界和歷史的一個重要通道。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今天,帶大家走進寧波幫博物館,聽聽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解惑。

- 1 -

跨越時空,進行對話

走進寧波幫博物館展廳,能夠看到許多泛黃的證件、契約、信函,或者是一些甚是普通的生活用品這些簡樸的物品背後,記載了一段段風雲過往,飽含了一個個感人故事。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圖/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寧波地契

一張19世紀中葉甬江入海口明信片,從異國版畫家的視角,留下了甬江入海口的昔日景象;民國期間的旅滬寧波人訂婚證書,給後人講述了寧波人闖蕩上海,落地生根的故事;旅港同鄉會理事會議記錄,向我們展示了寧波人心繫家鄉,熱忱慈善的種種善舉……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圖/旅滬寧波人訂婚證書

過去、現在、未來,毫不衝突地在博物館裡精彩呈現,感受到的是一場絕妙的時空之旅。

博物館實在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參觀者在這裡不僅能看到一些記憶的東西,也是給自己未來留下記憶的地方。"等到我們老去的時候,會回想起來我們曾經去過哪些博物館,那裡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是你在給自己建一個博物館。”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圖/寧波幫博物館一角

如果有空,帶上孩子來博物館看看是非常有必要的。博物館並不是一個只能來一次的地方,而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因為這裡收集了人類的記憶,珍藏著民族的靈魂,抵禦著歲月的剝蝕。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 2 -

博物館存在既有其合理性

中國博物館協會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宋向光曾指出:“現在參觀博物館的主要目的:第一個是學習;第二個是感受一些新的體驗;第三個認為參觀博物館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當人們什麼事情都不想去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的時候,這時候博物館就可能是一個首選。 ”

同時博物館裡豐富的實物展品是學校和其他社會機構所不具有的資源,是傳統學校教學的良好補充和延伸。同時隨著博物館電子網的流行,大家網上瀏覽信息、查閱資料更加方便。

不過電子網的盛行讓很多參觀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去真實博物館的意義在哪裡?

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那樣,真實博物館的體驗是瀏覽博物館電子網所無法比擬的.這一刻,把你盯著屏幕的眼光稍微移至邊緣,然後感受一下屏幕邊緣塑料帶來的感受.......這就好比去現場看演唱會、看球賽,現場更能帶來質感的體驗。

那電子網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獲取信息更方便.一次博物館之行,只能記住一部分藏品,相比於巨大的館藏無疑是滄海一粟。

通過電子網還可以提早做好功課,比如查詢博物館近期是否會舉辦展覽.寧波幫博物館總會不定期地舉辦原創展,不久前寧波榮譽市民勒馬尚”見證與堅守——勒馬尚與寧波的三十年情緣特別展”獲得廣大參觀者的一致好評。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 3 -

比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愛上博物館

逛博物館並非簡單地走走停停看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時候。

據工作人員回憶: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哭鬧最後都會提早地離開博物館。

其實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所需要的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4到5歲的孩子喜歡讀書,6到7歲孩子喜歡在遊戲當中來學習,10到11歲喜歡比較抽象一點的規則性的學習,要根據孩子們年齡發育的特點,採取引起他們興趣而且樂於參與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學習。

不過比孩子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愛上博物館。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很多參觀者會發出這樣的聲音: 重“展”不重“教”使得博物館沒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很多孩子的教育需要自己去盯著......

那些已經身在博物館的孩子就真的走進博物館了嗎?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在展覽區有時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跟自己的媽媽吵了起來,這個孩子大喊著:“我再也不跟你來看什麼破展覽了。”

原來這位媽媽自從進了展廳以後,就忙不迭地拽著孩子追講解員,只要哪幅畫前面有講解員,她就把女兒硬塞到前面去,為了檢查女兒聽的是否認真,還時不時讓女兒給自己複述一下,然後再把女兒塞到另一幅正在講解的畫前,沒折騰幾次,小姑娘就徹底不幹了。

這樣的場景既讓家長頭疼不已,也讓孩子產生了牴觸的情緒。家長一味地逼著學習,反倒事倍功半.其實,如果孩子喜歡上了博物館,他們迸發的學習勁頭十分驚人! 不需要逼著找講解員,他們自己就不捨得離開了。

就拿寧波幫博物館舉例子,當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老師帶領孩子們參觀博物館時,這群孩子們大多是抱著一種旅遊的心態,異常興奮! 包玉剛是誰,嚴信厚做了什麼事情,這些人怎麼之前都沒聽到過......當給他們介紹講解時,仍然興奮不已......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隨著講解員一次又一次生動地講述寧波幫故事,他們慢慢喜歡上了聽寧波幫的故事,每次一到講解環節,他們會立馬安靜下來,聚精會神地聽著。有時故事結束了,仍然會有幾個孩子纏著工作人員,詢問著”下次可不可以講包達三的故事......”

這才是孩子在博物館應有的效果吧!

在寧波,該花多少時間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

圖/包玉剛的書桌和躺椅

一張泛黃的照片、一行蠅頭小楷,一張已經掉漆的辦公桌,站在它們面前,一顆幼小的心靈跨越時空距離,與古老的陳列、人物、故事邂逅,將對美與文明的熱愛播種在心頭最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