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意識宇宙簡史》:前言: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連載《意識宇宙簡史》:前言: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有一種關係在你的生命,以及在每個人的生命裡,一直都被當成秘密保守著。你不知道它從何時開始,但你在每件事物上都倚靠它。如果這份關係終止了,整個世界就會如一縷輕煙般消逝。這就是你與實相的關係。

大量的事物必須完美地聚在一起,才能構成實相;但這些事物並非完全不可見。想想陽光。除非恆星存在,否則太陽無法閃耀,因為我們的太陽是一顆中等尺寸的恆星,飄浮在銀河(我們的星系)中心之外。恆星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光是如何從恆星核心中那不可思議的炙熱中產生出來的?這些奧秘仍有待發掘。這些秘密存在於別處。陽光行經一億五千萬公里抵達地球,在這個星球的某處穿透過大氣層和土地。在此,我們唯一有興趣的穿透點是你的眼睛。光子(photon)是帶著光的能量包,刺激了位於你眼睛後方的視網膜,開啟了通往大腦和視覺中樞的連鎖反應。

視覺的奇蹟在於大腦如何處理陽光的機制,這部分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將陽光轉成視覺的關鍵步驟,則完全是個謎。無論你在世上看到什麼,一顆蘋果、一片雲、一座山、一顆樹,都是因為陽光從該物體上躍過而讓它變得可見。這是怎麼發生的?沒有人真的知道,但其秘密配方包括了光,因為“看見”是一個人知道該物體是真實的基本方式之一。

讓“看見”這件事如此神秘的原因,可總結成以下幾個不容質疑的事實:

● 光子是不可見的。雖然你看到的陽光是明亮的,但光子不明亮。

● 大腦內沒有光,而是暗暗的一團、像燕麥粥似的細胞,被包覆在跟海水沒兩樣的液中。

● 因為大腦中沒有光,也就沒有圖片或影像。當你想像心愛之人的臉時,影像並不會像照片般出現在大腦中。

目前無人能解釋,不可見的光子是如何在大腦中轉換成化學反應及微弱的電脈衝,以創造出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三次元實相。掃瞄大腦可以看到電流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fMRI)中會出現塊狀的光亮與顏色。大腦中有什麼東西在發生中。但視覺真實的本質是神秘的。不過我們知道一件事。視覺的造成是由你完成的。沒有你,這整個世界,以及往四方八方延伸的廣大宇宙,就無法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神經學家約翰.埃克爾斯(John Eccles, 1903-1997)宣稱:“我要你們瞭解,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顏色並不存在,也沒有聲音,這些統統都不存在;沒有觸感,沒有樣式,沒有美麗,沒有氣味。”埃克爾斯的意思是,所有大自然中的特質,從玫瑰的華麗芬芳,到黃蜂的針刺及蜂蜜的滋味,都是由人類造成的。這個聲明令人讚歎且毫無遺漏。數百萬光年外的遠方星星,若沒有你,就不是真實的;因為所有讓這顆星星是真實的事物,它的熱、光及質量,在太空中的位置及其無與倫比的行進速度,皆需要透過人類以人體的神經系統來觀察。如果無人存在來體驗熱、光、質量等等,它就無法如我們已知那般的真實。

這也就是為何這份秘密關係,是你所擁有或所能擁有的最重要一份關係。你是實相的創造者,但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辦到的,因為這個過程毫不費力。當你看的時候,光就得到它的明亮。當你聽的時候,空氣就振動成聽得到的聲音。你周邊世界所有的豐富活動,都仰賴著與你產生關係。

這份深度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古代印度吠檀哲人說的“阿翰布拉馬斯米”(Aham Brahmasmi)可被翻譯為“我就是宇宙(我即宇宙)”或“我就是萬物(我即萬物)”。他們是經由深潛入意識中而得到這份知識,“意識”也就是所有驚人大發現的產生之處。那失落的記憶是“意識的愛因斯坦”,其天才與在二十世紀時革新物理學的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不相上下。

現今,我們以科學探索實相,但實相只有一種。如果“我就是宇宙”是真的,現代科學就必須提供證明來支持,而科學也做到了。即使主流科學中關於外部的測量、數據與實驗,都依賴於實體世界,而不是在內在世界搭建模型;但還有很多神秘之處是測量、數據及實驗無法揣摩的。在時間與空間的遙遠邊界上,科學必須採取新方法來回答非常基本的問題,如“在宇宙大爆炸(Big Bang)之前是什麼?”及“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這是個參與的宇宙,其存在仰賴人類。宇宙學家的數量日益增多,這些解說宇宙起源和本質的科學家,發展出全新宇宙的理論:一個活生生、有意識且仍在進化中的宇宙。這樣一個宇宙不符合任何現存的標準模式。這個宇宙不是量子物理學的宇宙,或是《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由全能的神所做的創造。

意識宇宙(conscious universe)回應著我們所想的和感受的,藉由我們而得到形狀、顏色、聲音及結構。因此我們覺得,最好的名稱應該是“人類宇宙”(human unuverse),這是一個真實的宇宙,我們所擁有的唯一一個宇宙。

就算你是科學界新人或對此毫無興趣,你也會對這個實相是如何作用而感到好奇。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當然只跟你有關;而每個人的生命都鑲嵌在實相的母體中。這對人類的意義為何?如果我們不過是外太空在大黑空洞中微不足道的微粒,就必須接受那份實相。但如果我們是生活在意識宇宙中實相的創造者,這個宇宙回應著我們的心念,那這份實相也必須被接受。這裡沒有中間地帶,也不會因為我們比較喜歡另一個而有第二個實相可以選擇。

讓我們展開這個旅程吧。你可以在每一步中自己做判斷。對於“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你將會讀到現代科學所能提供的最佳答案,接著我們會述說為何這些解說都無法滿足疑問。這打開了探索宇宙的全新道路,而答案來自每個人的經驗。或許這會是最大的驚奇:發現那個創造出實相的控制中心,就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中。一旦我們揭露出創造過程是如何運作的,你就會到達一個完全有別於以往的看待自己的觀點。“科學”與“靈性”(spirituality)是人類歷史上兩個偉大的世界觀,兩者皆對最終目標做出貢獻,而這個最終目標正是去發掘什麼是“真正的”真的。

令人不安的真相正浮現在我們身邊。現今的宇宙並未照其應運作的方式運作。太多未解的謎團逐漸累積。有些是令人困惑到連想象要如何去回答都讓人懷疑。這其中出現了空隙可給全新的方式來填補,有些人稱此為“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典範”就如同世界觀一樣。如果你的典範或世界觀是根據在宗教信仰上,創造物就需要有個造物者,由這位神聖的媒介來安排宇宙中令人讚歎的錯綜複雜事物。如果你的典範是依據十八世紀的啟蒙時代,造物者可能仍舊存在,但祂與宇宙機制每日的運作毫不相干,反而比較像是將機器設定好就離開的表匠一樣。受到人類的好奇心,以及過去四百年間透過科學所執的透鏡所見的一切而驅動,典範不停地轉換。在此時,主導著典範的科學設定出一個不確定、隨機的宇宙,它缺乏目的和意義。對任何在這個世界觀下運作的人來說,相關進展一直都在進行中。但我們必須記得,對一位十一世紀的虔誠基督教學者來說,朝向神的真相的進展,也一直都在進行中。

典範可以自我實現,因此要做出極端改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從中跳脫而出。這就是本書意圖達到的——從舊有的典範跳入新的典範中。但此處有個障礙。新的典範不會就這樣被從架子上拉下來。它們必須經歷測試,而測試的方式就是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新的世界觀在解說宇宙的奧秘時,是否比舊有的解說更好?”我們相信“人類宇宙”必能勝出。因為它不是加諸在任何現存的理論上。

如果人類宇宙存在,它必然會以個別的方式為你存在。現今的宇宙是“在外面那裡”(out there),跨越極大的距離,與你如何過每日的生活毫不相干或毫無連結。但如果你所看的周邊皆需要你的參與,那麼你每天的每一分鐘都被宇宙所接觸。對我們來說,最大的神秘之處,在於人類如何創造自己的實相,然後忘掉自己是怎麼做到的。我們提供這本書,以做為“記起你真正是誰”的引導。

進入新典範的移轉正在發生中。本書所提供的答案,並不是我們的發明,或是古怪的憑空想像。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參與的宇宙中。當你決定要以身心靈完全參與其中時,這個典範移轉就變得個人化。你所居住的實相就會是由你來接受或改變的。

不管科學研究花費了多少億元,也不管宗教如何熱切地將信念保持在神身上,最後真正重要的都是實相。“人類宇宙”這個事實非常強而有力,它是開展在我們身邊的典範移轉的一部分。我們說“你就是宇宙”的理由,不為別的,只因為那就是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