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更加淳樸的感情湧泉相報

1989年12月12日,臨沂大眾發表了題為《發揮老區優勢,弘揚沂蒙精神》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沂蒙精神”這一概念。後來,經過專家共同研究論證,逐漸達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1990年2月2日,省委書記姜春雲同志到臨沂視察,將沂蒙精神高度概括為“立場堅定、愛黨愛軍、艱苦創業、無私奉獻”16個字。1997年,沂蒙精神被進一步概括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等16個字。

歷史不能忘記,回憶當年崢嶸的歲月,我們要牢記於心。黨對群眾的好,沂蒙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更加淳樸的感情湧泉相報。老百姓捨棄一切對待軍隊,沂蒙紅嫂明德英冒著生命危險掩藏受傷戰士,拋棄傳統思想用乳汁救治傷員。危難之際可以賣掉孩子,方蘭亭看到戰士們斷炊,她賣掉小女兒給戰士們換回二十斤小米。國難當頭可以捨棄愛情,部隊急需補充兵員大家觀望時,17歲的梁懷玉積極動員,喊出誰先報名參軍就嫁給他。作為軍嫂可以犧牲婚姻,《沂蒙六姐妹》中月芬與抱著公雞的嫂子春英拜堂,丈夫直至戰死也未見其模樣,正是當時無數離散家庭的真實寫照。為了支前可以犧牲健康,1947年孟良崮戰役打響後,時任艾山鄉婦救會長的李桂芳,組織村裡的32名婦女拆掉自家門板搭建“火線橋”,這些婦女中有的懷有身孕,有的為此落下殘疾,終身不能生育。最後一碗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兒子送到戰場上,這是沂蒙人民對淮海戰役的支前口號,更是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陳毅曾遇到一名老漢,帶著三個兒媳推小車往前線運糧,得知三個兒子因支前全被炸死,他哽咽著說等革命勝利了,天下是你們的。

無私奉獻概括看沂蒙人民顧全大局,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個民族實現共的理想、目標的精神支柱。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牢牢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質和內涵,繼續發揮其在建設大臨沂,新臨沂中的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