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長安的老家

如果把長安比作一個軸,每到一個城市,都去找這裡古往今來與長安的絲絲縷縷勾連,像是從歷史長河裡牽出一隻風箏。

最近因為一個活動,來到天水。發現天水與長安之間的故事如此之多,多到好像它本身就是長安的一部分。

其中最強三點關聯,是伏羲與華胥,秦的起源,締造大唐帝國的隴西李氏。

天水,長安的老家

伏羲廟

1

伏羲與華胥

天水被稱作伏羲故里,而伏羲的母親,華胥氏的故里在西安藍田的華胥鎮。

傳說華胥氏踩了巨人腳印,感應受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媧。

感應受孕的說法,其實是隱晦描述了母系社會群婚狀態。孩子誕生成長,知道自己母親是誰,但天知道父親是誰。

但伏羲女媧地位如此之高,連“爹是誰”都說不清楚豈不尷尬,只好把這個功勞歸於莫測神力。

傳說中華胥氏感應受孕在雷澤,生下伏羲女媧卻是在成紀(天水的曾用名之一)。除去懷孕12年這為了顯示伏羲生而不凡的不靠譜細節,華胥氏幹嘛挺著肚子走那麼遠跑到幾百公里外的天水生孩子?

那時候又沒有高鐵動車,100分鐘就能到,那得硬生生走過去啊,沒幾個月估計走不到。

有說華胥氏是跑去視察領地,這說法也不太靠譜,一個連文字都沒有的母系部落哪裡有能力管理幾百公里外的部族。

鑑於母系部落強大的採摘技能,我琢磨著華胥氏為了帶領族人找吃的,才一路向西,走到了天水。

神話中伏羲女媧挺遭罪的,不但被大洪水滅族,還要做要不要一起生孩子的思想鬥爭。民間傳說中,倆人一個站在東山一個站在西山,各滾一個磨盤,結果“啪啪”,兩個磨盤合在一起了。神奇是夠神奇了,遺憾的是磨盤被髮明出來還得等到春秋戰國。

伏羲女媧所經歷的毀天滅地大洪水,也同樣出現在西亞、希臘、印度、瑪雅等文明的傳說中,於是有人猜想這是一場全球人類共同經歷的超級洪水,只是目前的考古發現尚不能證明。

一些學者只能猜測這些神話傳說要麼是基於人類早期對水患的深刻恐懼,要麼是文明傳播中的題材共享,也就說大家都覺得這故事一聽就挺厲害,所以都不客氣的拿來主義了。

天水城中的伏羲廟有伏羲各種功績的展示:創制嫁娶制度,讓部族從群婚走向對偶,解決了“爹是誰”的難題;發明漁網捕魚,豢養動物,緩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問題;用符號記事替代結繩記事,解決了繩子不夠用的問題。伏羲還抽空兒發明了琴瑟,娛樂娛樂,更腦洞大開搞出了“二進制”的數學課題——八卦。

古代傳說中,總把一段時期內一個部落的成就歸於一人,伏羲看來正是從母系氏族部落走向父系氏族部落的代表人物。

且不管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如何確認和記住華胥氏出生在藍田,伏羲出生在天水,但這些記載都說明了人類早期在渭河流域是如此的活躍。

從長安(藍田)到天水,短短几百公里,中華文明實現了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演進。

天水,長安的老家

秦公簋銘

2

秦之源

大秦帝國的秦從何而來,中華父親山秦嶺的秦從何而來?

網上有一個秦始皇取“春秋”各半造“秦”字的故事,但這是個故事會級別的訛傳。

很有可能,“秦”字就起源於天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微信公號曾發佈過一組講述“大秦帝國前世今生”的動漫短視頻,其中一集講了“第一個秦人”嬴非子的故事。

傳說,贏姓先祖伯益因馴養禽獸有功,被舜帝賜姓“嬴”。商湯滅夏的時候,嬴氏是堅強的政治同盟,在整個商代,嬴家族日子過得都不錯。但到了周王朝,嬴氏一族的好日子就到頭了,被各種打殺和流放排擠,其中有一小支被攆到了犬丘(今甘肅禮縣)一帶。

商周時代中原周邊有很多很能打仗但文化欠發達的部族。東邊的被稱為夷,南邊的被稱為蠻,北邊的叫狄,西邊的叫戎。

在犬丘這個地方是既有戎又有狄,這幫哥們窮還能打,這支嬴氏族人被欺負慘了,但還被周王室和中原諸侯各種鄙視嫌棄。

後來傳到大駱這一代,大駱本人表現如何不知道,但大駱的庶子非子卻相當搶眼。

可能因為非子是個庶子,沒指望能繼承家業,犬丘這地方又有很多善於養馬的戎狄部落,非子一方面繼承了祖上的馴養技能,一方面善於向戎狄學習,於是養馬技術好到爆棚,甚至傳到了周孝王的耳朵裡。

非子就被召到汧渭之間當馬政,可能是養馬養得實在是太好了,周孝王一高興,把“秦邑”封給他當封地,還允許非子恢復姓“嬴”,“使復續嬴氏祀”,讓他主持恢復中斷多年的對嬴氏先祖的祭祀。這個就厲害了,等於是中央政府認證非子為嬴氏宗主。

注意,這可能是“秦”字第一次官方出現。“秦邑”據說就在今天的天水張家川一帶,離非子他老爸大駱的地盤犬丘也沒多遠。

為什麼這個地方叫“秦”呢?《說文解字》裡有個解釋,“秦,伯益之後(非子)所封國,地宜禾。”就是說這地方適合種莊稼,所以叫秦。

從此,嬴非子作為第一個秦人,跟他哥哥嬴成分了家,開始了秦人的創業之路。不過嬴非子的政治級別很低,只是個“附庸”,比其他諸侯國差遠了。

跟戎狄當鄰居是件很危險的事,嬴成這一支後來就被西戎給滅了。嬴非子的孫子秦仲也在與西戎的戰爭戰死。

危急關頭,秦仲的兒子秦莊公兄弟五人響應周宣王的號召,一起上陣拼死一搏才打敗西戎,秦莊公因戰功被封為西垂大夫,還獲得了犬丘作為封地。大夫的級別就比附庸高了一點。

到秦襄公這一代,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侯領國,終於由大夫上升到與齊、晉等大國地位平等的諸侯。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秦人一步步向東,直至成就大秦帝國。

至於秦嶺,一直被稱為南山或終南山,西漢時一位姓辛的文人撰寫《三秦記》,“長安正南,山名秦嶺。”可能是秦嶺第一次見諸文獻。

唐代,秦嶺被廣泛使用,才有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天水至今還有秦州、秦安等地名。

在雲岡石窟,看到餘秋雨為大同題寫的一句話,“中國從這裡走向大唐。”

在天水,這句話該怎麼寫呢?秦,始於此……

天水,長安的老家

唐朝疆域圖

3

締造大唐帝國的隴西李氏

始於天水的,不只是秦。

飛將軍李廣是隴西成紀(今天水秦安)人。李廣的長孫李陵與匈奴作戰被圍,戰敗後投降匈奴。另一位降將李緒為匈奴練兵,漢武帝聽信傳言以為是李陵,“夷其三族”,李陵聞知消息後刺殺了李緒,後終老於匈奴。

五胡十六國時, 自稱是李廣十六世孫的隴西成紀人李暠以敦煌為都城,建立西涼政權。

李暠的孫子李重耳在西涼滅亡後投奔北魏,先後當了恆農太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李重耳的兒子李熙曾出任武川鎮將。

敲黑板,注意,武川鎮非常重要。武川鎮是北魏為防範北方遊牧民族柔然而設立的六個軍鎮之一。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六鎮的軍人和鮮卑貴族因待遇驟降而不滿,爆發起義。六鎮之亂動搖了北魏根基,也讓武川鎮軍人集體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北魏裂變成西魏和東魏的一通亂仗之中,李熙的兒子李虎不但連續站隊正確,而且福大命大,戰亂中被敵方俘獲也能保全性命,始終保持了良好的升官狀態。

西魏大統三年,李虎因輔佐有功被封為隴西郡公,和他一起受封的還有北周奠基者宇文泰、“史上最牛老丈人”獨孤信等人,號稱"八柱國"。史學家稱他們這夥人為“關隴貴族集團” 。

史書記載,"虎少倜儻有大志,好讀書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輕財重義,雅尚名節。"翻看歷史,李虎好像沒幹成啥大事,但是給兒孫留下一堆很厲害的親戚和戰友。

北周建立後,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唐帝國由此得名。

李虎的兒孫很爭氣,從太原出發一路平定天下後,追諡李虎為景皇帝。

傳說"馬桶"一詞也和李虎也有點關係,漢代曾將夜壺稱為"虎子"。唐朝時,為了避李虎的名諱,便將"虎子"改名叫成“馬子”,馬子後來又改名叫"馬桶"。

叫虎子好理解,可能是“壺子”被叫串了,但為啥不用虎就用馬呢,真是因為馬虎馬虎麼?另外,那些小名叫虎子的同學們有沒有腦門冒冷汗呢。

這一通關係梳理下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被搞暈。不過有個簡明清晰的事實就是,打開李淵、李世民、李治等人的簡歷,赫然都寫著祖籍隴西成紀。

可能正因為出身隴西,地處胡漢交雜之地,李虎、李淵、李世民這一家子都既善於和漢族大氏族勾搭,也有能力和各種胡族搞好關係。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說了一句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奠定了大唐“世界主義”的總基調,也由此締造了國際化大都市——長安。

天水,長安的老家

麥積山

4

為什麼是天水

翻檢伏羲、非子和李虎的故事,不認真梳理,真沒想到天水與長安的關係會如此密切,而且如此重要。

長安之所以成為長安,正是因為有各種牛人從四面八方一路走來,在這座城市開始自己最燦爛的篇章。

但,為什麼那麼多重要的源頭是天水呢?

再回頭看看天水的位置,自身水草豐美,要不然伏羲也不會在這裡漁獵;地處民族交匯地帶,嬴非子的後人們在這裡與西戎有打有和,既向西戎學習了養馬和冶煉金屬打造武器的技能,也從西戎整合吸收了不少力量;文化交融匯合,西涼李暠和他的子孫們在這裡學會融合各種文化,具備了多元對話與合作的能力。

為什麼是天水,可能因為在漫長的歲月裡,這裡都是邊緣地帶,但距離中心文明又不是太遠。既可以成為不同力量、不同文化的交匯點和融合點,也可以快速向中心文明輸送變化的能量。

陳寅恪就對隴西李氏為代表的關隴集團評價頗高,“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就是實現邊緣突破和跨界整合的絕佳地帶。

西安人到天水,做一次尋訪古今之變的穿越式對話,可以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