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先秦時期,華夏的文明中心在黃河流域,後來到了東周時期,南方的楚國慢慢崛起,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也漸漸開發出來,不過相對於北方地區還是有些不足,在傳統的九州劃分上,除了梁州、荊州、揚州屬於南方之外,其它六州基本上都屬於北方地區。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九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後來秦皇南擴北進,又增加了南海、桂林、樂浪等郡,東北邊直達朝鮮半島中部,南面到達交趾地區,惟獨西面沒有太大發展,基本上維持在甘州附近。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秦朝疆域圖

到了漢朝時期,經過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漢中央政府也基本清理了地方上的頑固勢力,皇帝的權威得到了增強,而漢武帝是一個很有軍事天分的人,反對者自然說他窮兵黷武,但是對於一個有能力的帝王來說,有問題自己能解決就要自己解決,不能把匈奴這種大患留給子孫。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匈奴騎兵

我們都知道漢朝定都在長安,長安是自西周時期就開始發展的城市,包括秦朝也在咸陽建都,整個關中平原易守難攻,是成就霸業的好地方。

但是這個易守難攻是原來秦國相對於東方六國的,秦軍在函谷關一封鎖,東方六國除非是幾十倍的兵力,要不然根本打不進來。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西漢早期疆域

關中雖然號稱四塞之地,有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分別卡住要塞之地,可是相對東面的函谷天險,西北面的蕭谷多少有點單薄。

而統一全國之後,東面基本是不會出現強有力的敵人,而西面的羌塘和北面的匈奴則是十分兇悍的民族,尤其是匈奴,他們逐水草而居,基本上是全民皆兵,若是碰上年景不好草原上日子不好過,走投無路的牧民們就會騎上戰馬來中原打秋風,所以為了長安的長治久安,北擊匈奴是必須的事,而要擊敗匈奴,首先要經營西域,首尾呼應讓匈奴人沒有喘息之機。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漢朝疆域圖

為了防止匈奴狗急跳牆,漢王朝還要加強戰略縱深,所以守長安必守河西,而守河西則必須經營西域。(這與後世南宋守江必守淮的道理一樣,所以南宋能夠以偏安局面對抗金國、蒙古,延續一百多年的國祚,而南明小朝廷則失去了戰略縱深,最後不得不黯然出局。)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宋金對峙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為後來漢朝經營西域打下基礎,因為張騫出使有功,漢武帝遂封張騫為博望侯,後來西漢的出使西域使節多稱“博望侯”。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張騫出使西域

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彪的幼子班超投筆從戎,為東漢政府經營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被封為西域都護府都護、定遠侯。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定遠侯班超

最牛的則是漢元帝時的西域副都尉陳湯,他在給皇帝的聖旨裡有一句話在後世大名鼎“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陳湯

正是因為漢朝時不遺餘力的打擊匈奴、修築長城、經營西域,才有後世中華帝國的基礎版圖,雖然漢朝因此而亡國,但是漢人雄風猶在,曹操接見匈奴使者時也要藉助漢帝國的威風,北征烏桓時更是高舉“漢徵西大將軍”的旗幟。

漢武帝的軍事眼光獨到,首開經營西域,後世盛世王朝都照此辦理

漢丞相、徵西大將軍、魏王 曹操

後世隋唐之時,也是吸取漢朝開拓西域的經驗,西出陽關,開闢安西四鎮,將長安變成中原腹地,維護絲綢之路的繁榮發展,才有後來開元盛世的美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