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發佈打假年報:商家罰款 分文不取

2月1日,拼多多發佈《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以下簡稱《年報》)。對部分商家指責平臺的“靠商家罰款牟利”,《報告》指出,對商家罰款正是拼多多設立的“消費者賠付金”制度,這一過程中,所有資金均通過由第三方監管審計的獨立賬戶往來,而拼多多分文不取。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成立第一天,公司就成立了治理假貨的部門,這個位於總部頂樓的神秘部門,抽調了公司近三分之一精兵強將,這些員工的背景也是五花八門——老公安、檢察官、科學家、頂尖黑客。甚至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也加入其中,拿出1/3的精力花在打假上。

如今,平臺治理部已經擴展到商家管理、風控、知識產權侵權處理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在不斷招兵買馬。原來的一層樓已經沒有工位,準備再開一層。

假貨鏈條,一直是令中國電商行業頭疼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剛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近73萬件,網絡購物投訴達到2.9萬件,主要問題是假冒產品、商品質量與服務不合格等。這一數據較2016年同期增長近三成。

《年報》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拼多多2017年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同時,還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後糾紛並維權索賠。

拼多多已經與400家國內外品牌密切聯動,並建立了代號為“125系統”的鑑別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自動鎖定可疑商品,每秒可掃描甄別全網數千萬個商品,全年共攔截侵權商品鏈接4000多萬條。

此外,為了不被售假商家“反偵察”,拼多多建立了一支“志願者買手”隊伍,由志願買家嚴格依規採購特定商家的可疑商品,在收到包裹後,原封不動地轉寄拼多多、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