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品种介绍

卵胎生鳉鱼科(Cyprinocdontidae)

卵胎生,即母鱼生下来的就是小鱼。这科的鱼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许多变种,种类愈来愈多。多数为小型鱼和中型鱼,体长为20cm。饲育卵胎生鱼需要注意的是水质。几乎所有的本科热带鱼,都适宜弱碱性水质,而且厌恶因换水而发生的水质变化,所以需避免全部换水。此外,不可喂饵过多,并注意过滤器功能是否降低,以免水质变成酸性。

卵生鳉鱼科(Cyprinodontidae)

多为小型鱼,在某些种类的雄鱼身上有十分美丽的花纹与色彩,极受人的喜爱。性情凶暴且十分好斗。因此,不适合与其他鱼混养,甚至应避免同种混养。雄鱼和雌鱼的色彩最容易辨别。雄鱼颜色美丽,顶鳍高且长。不易饲养。喜欢旧水,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适宜弱酸性的水质。不宜初养者饲养。繁殖较难。原产地干雨季明显,其受精卵在干季排出时,需置于土中,待雨季到来时才开始孵化。

观赏鱼的品种介绍

鲤科(Cyprinidae)

全世界都有分布。种类繁多,大、中、小型鱼都有,约有1600多种(我国约产370多种),为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种。鲤科鱼的特征是鱼咽喉处有咽喉齿,这是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此外,又可分为有须类与无须类。口须加上美丽的鳞构成鲤科的特色。繁殖方法比较简单,到了产卵期就会出现交配期特有的色彩。全为卵生,其产卵习性是雌雄并排游动,雌鱼将卵产在水草或棕搁皮上。鱼卵透明,大部分受精卵约在24—48小时内孵化,孵化后经2—3天,仔鱼便消耗完卵囊的养分,然后开始游动。

慈鲷鱼科(Cichlidae)

又译为口孵鱼科。此科鱼种类多,色彩丰富,多属于中、大型。最具代表性的有神仙鱼、七彩神仙鱼等。特征:对小鱼保护得无微不至,甚至有把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在口孵期间不进食;孵化后会看护仔鱼;自由选择“对象”。分非洲慈鲷科和美洲慈鲷科。美洲慈鲷科鱼,如神仙鱼、七彩神仙鱼等,是最受喜爱的鱼种。

鳅、鲶科(Cobitidae)

是地球上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目。有巨型鱼,也有小至几cm的小型鱼。形状多变,色彩丰富。以南美洲产种类最多,分布非常广泛。一般认为有31科2000种以上。多数为夜行性单独生活。龙鱼(Soleropages),香港叫“龙吐珠”。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鱼,有考古和学术价值,1987年列为华盛顿野生动物保护条约的保护种类。鳞片特大,繁殖神秘莫测,在亚洲、南美洲、澳洲、非洲都有出产,东南亚出产的红龙系统(红龙、橙红龙、金龙、黑龙、白龙)都已濒临绝种的边缘,极为珍贵。

拟鲤科鱼(Characinidae)

又称脂鲤科或加拉辛科。主要产于非洲、美洲。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是口中有牙。种类繁多,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容易饲养,外型美丽,价格低廉,是极受欢迎的观赏鱼。宜弱酸性的软水水质。适宜水温为22—30℃。喜群生,同一水族箱中应减少鱼的种,增加尾数。喜好动物性饲料,多在水面附近摄食,很少在缸底觅食。

攀鲈鱼科(Anabantidae)

以泰国产的暹罗斗鱼最具代表性。约有38种,各种鱼大小不同,体长3—60cm不等。主要特征是有一特别呼吸器官,称为“附鳃”,能呼吸空气,在鱼缸内氧气较缺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性情粗暴,雄鱼之间好斗,所以称“斗鱼”。另一特点是大部分鱼类会吐泡,形成泡巢,然后在泡巢内产卵、孵化、育仔。对水质与饵料不挑剔,容易饲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