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現實中

許多的家長都患有“發熱恐懼症”

生怕發熱把孩子燒壞了

到了醫院強烈要求趕緊把孩子體溫退下來

然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如果退燒方式不正確

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下面這個“灌腸退燒”真的是給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鐘!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從以上視頻中可以看出,6個月大的男嬰高熱不退,爸媽心急如焚來到村衛生所,當地村醫用灌腸退燒。孩子不僅沒退燒下來,反而病情越來越重,面色發灰。爸爸媽媽趕緊把他送到了武漢兒童醫院治療。

大醫院的檢查結果把所有人嚇了一跳!孩子心臟、腎臟、肝臟功能很差,甚至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每次都需要做十多個小時的透析,通過機器來維持生命。而釀成這起悲劇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初的一次“灌腸退燒"。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這樣的教訓真的是讓人痛心疾首!一位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針對這起典型病例,給所有人科普一些醫療常識。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為何不建議給寶寶灌腸退燒

家長們往往會誤認為灌腸退燒與孩子在肛門使用的退熱栓類似,相對於打針、吃藥比較安全,

大錯特錯!

灌腸退燒常用的藥物是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氨基比林、安替比林、賴氨比林、氨酚比林、安痛定等水楊酸類退燒藥,還有一些中成藥。這些藥物因為肝毒性、腎毒性太大,對寶寶都是禁用的,何況拿來灌腸用的?

許多小醫院、小診所使用的這些灌腸藥物劑量偏大,藥物灌腸吸收到血液裡面,結果造成肝臟、腎臟、心臟的損害。 因此不建議寶寶使用。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另外從基層醫療機構在兒科灌腸療法的現狀來說:

1.兒科灌腸專家共識與指南是缺乏的

兒科灌腸治療,在當下,沒有嚴格的標準可以執行。

2. 兒科灌腸療法存在被濫用的情況

在基層醫療機構,我們無疑看到,灌腸療法,早已出現「包治百病」的濫用之嫌。

3.灌腸用藥混亂明顯

目前存在亂用藥物的亂象:口服的、靜脈用的,只要是藥物好像就都能灌進去。有的甚至存在超說明書或超劑量用藥的情況,超出口服或者靜脈用藥很多倍。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在醫院內,兒科灌腸,最常用的有兩種,一是兒科用於治療腸道感染,二是兒科輔助檢查前應用水合氯醛進行鎮靜、催眠。但給患兒用中藥灌腸退燒,是存有很大風險,以及不宜提倡的。

嬰兒灌腸的過程中,對用藥指徵、操作手法、藥物選擇以及藥物劑量上都有嚴格要求,很多大醫院都不推薦在常見病診療中對嬰幼兒使用這一給藥途徑。再加上,患兒腸道還處於發育期,操作不當還容易造成粘膜的損傷。

但由於有的患者家屬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誤以為灌腸比打針吃藥省事、療效好,而更多的選擇兒科灌腸給藥,這是不值得宣揚和被提倡的。

灌腸退熱的危害你知道嗎?

1藥物最終在肝臟腎臟代謝

藥物灌腸後,隨著腸道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藥物最終在肝臟、腎臟代謝。

一些烏七八糟的退熱藥,要麼退熱機制不清,要麼藥品成分不清,要麼藥品副作用太大,容易出現問題。

2藥物灌腸退熱損害腸道粘膜

小寶寶腸道嬌嫩,藥物灌腸退熱容易出現藥物過敏反應。有時候藥物還容易引起腸道粘膜損害,潰瘍出血,嚴重時出現腸道穿孔。

3破壞腸道正常菌群

藥物灌腸容易破壞腸道正常的定值菌群,造成腸道菌群紊亂。或者腸源性細菌感染。

孩子發熱後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3個月以內的寶寶

立即帶去醫院就診。3個月以內的寶寶如同風中的蠟燭,生命力脆弱,處理不及時容易使病情變嚴重,需特別謹慎。只要孩子發熱,就應帶他去醫院就診。不要拖。

3個月以上的寶寶

體溫38.5℃以下的,精神狀態還不錯,可先在家觀察。可以用開窗通風、適當脫減衣物等物理降溫的方法來退燒,同時讓寶寶多喝水。無好轉,應儘快就診。

日常保健我們經常推薦小兒推拿,在發燒、咳嗽、感冒等常見症狀上,小兒推拿亦有大益。小兒推拿作為傳統中醫外治療法,在小兒感冒治療、疾病預防上作用明顯。

寶寶發熱不要這樣做!

✘ 不要用氨基比林、柴胡、阿司匹林等退熱

副作用太大,兒童已經被禁止使用。

✘ 激素等退熱針退熱

許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邊緣貧困地區,孩子發熱家長常常非常非常著急,於是乎地塞米松開始登場退熱了。

✘ 灌腸退熱

副作用上面已經說過

✘ 發熱就用抗生素

太不應該了。抗生素濫用百害無一利。

✘ 發熱就輸液

能口服吃藥,就不要輸液。花錢又多,孩子又受罪,有時候還容易出現輸液反應。

輸液限制了灌腸氾濫了!男嬰灌腸後出現腎衰竭!請別這樣退燒!

寫在最後

灌腸退燒、打退燒針......快速退熱的悲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始終相信“預防為主 防大於治”的健康理念,也願意將小兒推拿

“預防疾病,保健身體”的價值持續傳遞給大家,也希望家長們平時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不要盲目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