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春節在即,在搶票回家成為第一大事的同時,還有一個難題也擺在了眼前:過完年,還回大城市打拼嗎?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家鄉承載不了靈魂。充滿機遇卻生活不易的大城市和生活安逸但機會有限的家鄉,二者之間該如何抉擇?

最近,京東拍攝了一部短片,邀請大城市裡的搏命客和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對談,聊聊各自的選擇與得失。

在真正瞭解了他們的故事後,你會發現,小城裡也有精彩的生活,有事業追求,有不輸大城市的拼搏。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一潭死水的小城,其實藏著新戰場】

瑜伽教練馬泉在廣州打拼了 5 年後,選擇回山東菏澤老家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為一名"男瑜伽教練",他在老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了把瑜伽這種維持健康、預防疾病的生活方式傳播給家鄉的人,他經常早晨 5 點多起床,晚上 10 才能結束工作。馬泉就像經營自己的人生一樣認真經營工作室,憑著這股韌性,工作室越做越好,他對未來更有期望,也更堅定了。他沒想到,原來小城市也可以實現他的夢想。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大多數人都覺得大城市才配得上"野心"、"夢想"、"拼搏"這樣的詞彙,認為小城鎮就像一潭死水,一成不變。但其實,中國有1.68億人口生活在160個像菏澤這樣的"小城市"裡。每年都有像馬泉一樣的年輕人,從一線城市撤退,迴流到故鄉。畢竟那裡才生活著中國的絕大多數人,而有人就有機會。

【你是故鄉的驕子,不該是城裡的遊子】

視頻訪談中,北漂女孩花花說:"在北京,即使你有伴侶了,但是你們兩個人工作也會很忙,你就會習慣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下班回家,甚至就是孤獨的頂級,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上醫院,我全都經歷過。"北漂的孤獨,常常從一開始的被動,變成後來的主動。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而跟她對談的男孩丁汀是個單簧管演奏員,為了愛情,選擇畢業後跟女朋友一起回東北老家,考入了當地歌劇院交響樂團, 過著和大城市的同學們完全不一樣的,細水長流的生活。

為了完成曾經的約定,小兩口還在家鄉開了個餛飩店。 即使每天起早貪黑,開業三個月就掉了 15 斤肉,也覺得非常滿足。他們一起"開腦洞"做生意:朋友圈抽獎,製作餐廳音樂歌單,推出特色小食……想盡辦法讓他們的小餐廳與眾不同。

在小城市, 他們已經擁有了最好的生活,那就是白手奮鬥,執手偕老。

【有些理想中的生活,只需要一個選擇】

如果去大城市打拼奮鬥,為的是將來能有個安穩的生活。與其在北上廣爭破頭皮,為什麼不直接回到家鄉,開始認真生活呢?

山東人蓋一諾從韓國留學回來後,沒有去一線城市打拼,而是進了老家濱州的進出口貿易公司。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衣食無憂,有車有房,三五知己,沒事吃飯喝茶"。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關於為什麼回老家,蓋一諾提到了網上流行的一個段子:有一個漁夫每天早上打漁能掙2000塊錢,下午就休息。有人問他,既然你上午能掙2000塊錢,那下午你也去不就又可以掙2000,很快就能成為千萬富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啊。漁夫笑了,說,我想做的事就是要每天喝喝茶,釣釣魚,現在就已經實現了,為什麼要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後,是不是傻?

其實,有些理想中的生活,需要的只是一個"選擇"。

【接受自己很普通,就是最大的不普通】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5%的人是在生活,剩下95%的人僅僅是在活著。那少數的 5%,是確認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清楚自己將要為之付出的代價的人。

有時候,人們要接受自己可能就是個普通人,就想過平平淡淡的日子,有時認清這件事,就能快快樂樂地生活了。多少在外漂著的人,不都是憋著一股勁,想掙夠了錢"衣錦還鄉",過上安逸寧靜的生活。其實他們最終想要的,也只是活成小城青年的樣子。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面朝的方向。

就像馬泉在視頻裡說的:"你在一線城市的時間,也是24小時,我在四線城市,也是24小時。我們所使用的時間的壽命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在努力的路上,甭管在哪裡,有夢自己去追就好了。"

“今年回去,我就不回北京了”

新的一年,追夢也需要儀式感。"京東一下,喜悅到家",無論身在何處,打開京東,讓貼心禮物為你表達心意和祝福;讓質感好物開啟你的全新旅途。給自己和家人一點小驚喜,一些小盼頭,擁有更多熱情去面對生活。

打開京東,去京東年貨節,收穫滿滿的新年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