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人類的非理性決策】

  經濟學家認為人類在決策時,會依據折扣效用,將決策選項各因素主管整合,形成一個總的主觀價值進行比較,從而傾向選擇那個價值更大的選項。這裡,基本假設人類的決策是理智的、自私的、長期保持穩定的。

  然而,近年來決策領域的許多研究發現:人類很少做理性的決策。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心理學家發現,在決策時,人們還會受到選項、情景、個人特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

  1、人們更在乎損失

  Kahneman(2011)的研究指出,人們在遭受損失後感受到的痛苦與損失量並不成線性關係。比如,對於牧民來說,損失900頭牛與損失1000頭牛,前者的痛苦比後者90%的痛苦要更多。

  2、選項表達方式能夠影響人們的決策

  以著名的亞洲疾病問題為例,一次危險的流感爆發入侵了,衛生部估計,如果人群沒有接種疫苗,大約會死亡600人,現有兩種疫苗可供選擇:

  · 疫苗A,曾經使用過,預計能拯救600人中的200人。

  · 疫苗B,還在試驗階段,有1/3的概率拯救600人,2/3的概率無人獲救。

  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選擇都會選擇疫苗A,他們喜歡確定的選項。然而,措辭經過修改後……

  · 疫苗A,曾經使用過,預計600人中會死亡400人。

  · 疫苗B,還在試驗階段,有1/3的概率讓600人無一死亡,有2/3的概率讓600人無一倖免。

  大部分人面對這一決策,會選擇疫苗B。

  當選項以收益(拯救)來表達時,人們通常更偏向確定的事情,而完全相同的選項以損失(死亡)來表達時,人們更偏向於投機。選項的表達方式能夠影響人們的決策,這一現象被心理學家稱作——框架效應(framingeffect)。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還有許多人類非理性決策的例子,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閱讀《決策心理》等書籍。

  【利用人類決策的特點來幫助設計】

  支持理性的決策:決策支持系統

  計算機快速、穩定、精確,彌補了人類的缺點。人們使用計算機來輔助這些工作,決策判斷也屬於這樣的工作。比如,人們在貸款前,會使用貸款計算器比較不同的貸款,幫助人們做出理性決策。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許多軟件應用與商業網站就是為了幫助人們決策判斷,在日常生活外也有許多軟件協助決策,比如探索油礦的位置,水庫蓄水量評估等。人類的感覺和認知通常是有偏見的,為了幫助決策,決策支撐軟件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提供所有選項

  2、幫助人們找到替代方案

  3、提供無偏見的數據

  4、不要讓人們計算

  5、檢查假設與判斷

  說服和引導:決策引導系統

  鑑於人類的決策很容易受到影響,在對用戶決策和行為的影響上,交互系統展示信息的方式十分重要。廣告商和政治團隊非常瞭解這點,他們常跳過數據,用突出的故事來設計宣傳,從而喚起用戶滿足、享受、恐懼等等情感,以此引導人們做出非理性決策。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喚起人們情緒的廣告

  對比決策支持系統和引導系統

  為了更好地瞭解決策支持系統與決策引導系統的差別,對下面幾個網站進行對比。

  CharityNavigator.org與慈善中國是決策支持網站,它們幫助人們不受影響地判斷去支持哪個慈善組織。他們通過量化各項指標,方便人們進行比較,做出理性決策。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而FMSC與騰訊公益則為決策引導網站,它們通過照片、標誌、鏈接等都是為了引導網站訪客向慈善事業捐款。

非理性決策與用戶體驗設計

  本文通過比較這些網站,展示決策支持系統和引導系統的差別,兩者並無好壞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