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小鎮故事》終於播出了,從去年開始,這檔節目就一直在三家衛視之間“飄忽不定”。

去年10月份,我們首先看到了《小鎮故事》湖南衛視版的一套概念海報,正如海報上的信息,節目將在2017年11月播出。但是沒有冠名,也沒有準確的播出時段,而節目已經開機,最終《小鎮故事》也只停留在幾段花絮裡。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然後時間來到了2018年1月,我們又看到了一套《小鎮故事》浙江衛視版的概念海報。可以看到,雖然還是沒有準確的播出時段的定檔,但是冠名和行贊都基本碼齊,看上去一切都將順利進行下去。可是,這個有關小鎮的故事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在浙江衛視的平臺順利開講。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直到2018年5月4日,《小鎮故事》在江蘇衛視開播,這檔命運多舛的節目總算找到了歸宿。江蘇衛視將週五晚間21:15的時段給到了這檔節目,也能感受到平臺對《小鎮故事》的支持了。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不過,在分析這檔節目之前,冷眼君想先說一下在幾大視頻網站點播的觀看體驗。因為沒有賣獨家,所以在愛奇藝、優酷、騰訊和芒果TV,都能找到第一期節目的視頻。但是,在愛奇藝和優酷的版本里,都去掉了正片中近5分鐘的大先導片,以至於讓冷眼君看得一頭霧水。所以溫馨提示,要看完整版本,可以去騰訊和芒果TV。

那《小鎮故事》到底在講什麼?從第一期我們可以知道,整季節目將去探訪12個極具特色的小鎮,從多維度去感受每一個小鎮的豐富故事。第一期節目去到的是位於雲南省的畹町小鎮。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而探訪的主角分別是來自五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包括歷史學家紀連海、哲學博士陳果、植物學家史軍、文物修復師屈峰和行星科學家鄭永春。而這些人都是由小鎮推介人李健邀請而來,再加上一位“青年學生代表”李詩穎,一行七人,組成了每期探訪小鎮的學者團隊。

第一期節目時長只有40分鐘,前25分鐘左右為戶外遊覽與採風,後15分鐘左右為故事與感受的集中分享。讓觀眾瞭解到了畹町小鎮一寨兩國的特殊風土人情,以及南僑機工的感人故事。

但是看完首播,冷眼君還是覺得節目整體存在不少遺憾,接下來就具體來說。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李健存在感低,學者們的專業優勢沒有充分體現

可能看完第一期之後,那些衝著李健去看節目的人可能會比較失望,因為從開頭的大先導到最後的分享,整期節目下來說的話都沒幾句。

冷眼君認為,作為推介人來說,功能應該遠不止召集這些專業學者,自身的功能應該更加明確。尤其李健也不是專業控場的主持人,如何放大李健的優勢,就需要有明確的設計在其中,不然實在是太可惜了。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另外就是學者們的角色和狀態,幾乎呈現出來的都是遊客狀態,如果不是有大量的旁白解說,觀眾應該很難跟隨他們進入到畹町小鎮的故事裡去。總之,整個的故事視角有問題,原本應該跟隨學者們進入,結果大量的有效信息卻是從旁白裡得到的。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其次,學者們的專業知識沒有充分體現。要知道,這裡面有各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在整期節目裡,冷眼君看到的知識點實在太少。比如在遊覽的部分中有講到瀑布的形成、鵝卵石的形成、死亡擁抱、生態系統等內容。但效果和水平真的不太理想,尤其關於瀑布的形成根本沒有正面回答,後面也沒有交代。關鍵還有不少偏常識性的知識,這就真的體現不出這些學者專家的特殊價值了。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這裡面其實有兩個問題:

第一,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述是單點狀態,前後都沒有關聯,所以縱使有些知識點也是有趣的,但由於是突兀的且沒有前後情境的,使得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述都顯得非常幹。

第二,學者們並沒有帶著明確的疑問去遊覽,學者和遊客的最大區別就是,學者是去印證問題,得出新的觀點,而遊客僅僅只是遇到或發現問題,不然請這些學者來的意義是什麼呢?

最後回到節目後半部分的故事分享,這個部分非常詭異的邀請了大量畹町小鎮的居民充當現場觀眾,沒有任何的功能。而且在一個室外場景裡,讓這些嘉賓學者們去做觀點和知識分享,會顯得特別無法集中,因為那就不是一個最佳的分享場景。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其實歸根到底,《小鎮故事》還是因為時長太短,很多東西無法充分展現所致。但是從整個節目故事的講述來看,冷眼君認為應該是具有私密感的,是觀眾跟隨這些學者們一起去探秘的過程。前半部分跟隨他們遊覽,後半部分聽他們娓娓道來,可能這才是《小鎮故事》應該有的一種狀態。

所以第一期看下來,雖然也能獲得不少有關畹町小鎮的風土人情,一寨兩國的文化,以及南僑機工的感人故事,但上述的種種遺憾依然明顯。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小鎮故事》的模式核心依然繞不開《懂沒神詞》

從整個節目的形式、環節、人物設置等方面可以發現,《小鎮故事》的模式核心,應該還是繞不開《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這檔節目。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看過《懂沒神詞》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又是羅PD的作品,節目於去年6月開播,已經連續製作了兩季。嘉賓陣容為:MC柳熙烈、美食評論專家黃教義、作家柳時敏、小說家金英夏、研究大腦的物理學家鄭在勝。每期節目也會去到位於韓國的不同城市與景區,大家運用各自不同領域的知識去發現更多有趣的冷知識,並進行分享,是一場“閒聊旅行”。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我們來看看,在羅PD的鏡頭下,這些雜學博士們究竟有怎樣的表現,節目又有怎樣的看點,相信這對理解冷眼君前面所述有關《小鎮故事》的遺憾,有非常直接的幫助。

1、學者在節目中的定位是引導者,有揭秘功能

《懂沒神詞》裡面的各位學者們在節目中是引導者的身份,由他們來引導著觀眾對這座城市展開了解。他們本身對當地文化和美食都非常瞭解,即使有的是第一次來也能夠在所見所聞中講出自己擅長的知識點和感受,這樣無疑拉近了觀眾與陌生城市之間的距離。

像第一季第一期開頭去統營的路上,觀眾通過學者們的有趣談話就能瞭解到本期遊覽的這座城市有什麼有趣的歷史背景和特色美食。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最關鍵的是,每期節目裡的知識點非常密集,而且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有的是能看出來有準備的,但也有大量的是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新迸發出來的。這就像冷眼君前面說的,知識點需要前後情境的支撐,突兀的說一個知識點,為了展現而展現,就太奇怪了。

2、環節內容清晰,帶著疑問進行展開旅行

《懂沒神詞》共有三個環節,每個環節的作用都是很清楚的。

環節1:學者們集合出發,在路上就會介紹討論目的地的歷史背景和特色美食。同時,每位學者會表達自己來這座城市的目的。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環節2:到達目的地後先是團體行動,後分組行動。團體行動會有人物群戲,這樣能產生不同觀點的碰撞和火花。而接下來的分組行動會同步展現出更為不一樣的豐富內容和信息。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環節3:嘮嗑活動。該環節主要針對一天的遊覽展開話題討論,同時回溯當天的真人秀內容。這一部分佔據整期節目時長的一半以上,很多話題觀點在這個環節集中展現。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其實在《小鎮故事》裡,除了沒有把出發的過程展現之外,剩下的兩個部分還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前半部分的遊覽有些隨意,知識點的產出也有些突兀,最關鍵的還是學者們是真的像去遊玩,而不是帶著疑問去印證一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目的感,挎上腰包的紀連海就真的像普通遊客了。

3、學者擅長的專業知識被充分體現

節目中的學者每個人能力都不同,並且都能在節目中具體的應用呈現。《懂沒神詞》裡面的學者是擁有極高的知識儲備量的,話題的延展能力非常有看點。

輾轉三大衛視的《小鎮故事》終於開播,但開篇故事就留下太多遺憾

比如在第一期的嘮嗑活動中,忠烈祠這條線索,幾個人能談到男性一見鍾情的特徵、嘉賓自己的相親歷史、不同年代男女相親的差別。這樣降低觀眾信息接受壁壘,又能讓觀眾在熟悉、日常的環境中,發掘出不一樣的新鮮感。

所以整體看下來《懂沒神詞》是一檔看點非常多的旅行科普類真人秀,在有趣的談話閒聊裡面揭秘大家不知道的神秘學問,訴求也很清晰。但是遺憾的是,《小鎮故事》只是借鑑了這個形式,卻沒能利用我們的學者專家講好自己的故事。

當然,這檔輾轉三家衛視的《小鎮故事》最終能夠播出就算是一種勝利了,節目的大方向和對於人文方面的探索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真心希望後續的內容裡,能夠把故事講好,讓學者們的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和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