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外面白雪皑皑,北方人穿着短袖短裤在家里蹦跶;瑟瑟发抖的南方人靠着空调,电热毯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自己的温暖。但在没有家电的古代,他们是如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呢?你可别以为没空调、没电热毯的古代人就靠抖,其实,古代人的取暖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1、火塘。又称火炕,是最古老的一种取暖方式,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以前,火塘裏立有三块石头,以备烧火煮饭之用。主火塘裏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中国偏远地区至今还有少数民族使用。

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2、火墙。皇宫供暖是古时宫廷建筑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一种方法很像现代的暖气,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外阻高内阻低(热阻),通热入墙取暖。其主要原理类似于现代北方部分地区的“炕”,将宫殿的墙壁或者浴室壁砌成空心的,薪柴形成的热气通过墙体,室内就温暖了。

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3、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亦称椒室。在未央宫,为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徵多子。汉朝时期,人们认为花椒是可以御寒的,于是宫中将花椒碾碎成泥涂抹在墙壁上制成保温层,再在墙上地上铺上毛毯,挂上羽帐,在这样的“空调”房间里,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这就是所谓的“椒房殿”。

古人如何过冬?虽有过冬神器,但不是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4、手炉。古代版暖宝宝,堪称过冬神器。炉子里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包裹缝制精美的布罩。可放在袖或捧在手上,又被称为“暖手炉”或“火笼”。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对此过冬神器应该印象深刻。手炉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 紫铜、 黄铜、 白铜制成,也有少量 瓷器制品。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花纹纷繁的炉盖。作为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 梅 兰 竹 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也同样是老百姓望尘莫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