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推動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真相來了!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離房企越來越遠,而樓市的降溫已經成為事實。但萬科在秋季例會上喊出"活下去",被越來越多的小房企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萬科在"演戲",因為它一邊喊著"活下去",一邊在兼併中小房企,當然,並非萬科一家,TOP20房企都在盯著中小房企呢,房地產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那麼,引發洗牌加速的是誰呢?

是誰在推動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真相來了!

很長時期以來,房地產與銀行被認為是兩個可以"躺著"賺錢的行業,但是2018年他們躺得並不安穩。雖然雨還未下,風卻已來,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業將迎來重大洗牌,而引發"多米諾骨牌"的,很可能就是銀行。

銀行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投資",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自然是其天生的寵兒。20-30年前國人尚不認可"借錢"買房的置業方式,但房價的飛快上升讓70後與80後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接受了按揭貸款。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在很長的時間內房地產業貸款佔據全部新增貸款的比例都在40%以上,尤其是在幾次房地產上行的時候,最近一次就是在2016年。那一年全國銀行業新增貸款12.65萬億,45%是房地產相關貸款,其中絕大部分是個人按揭貸款,總額近5萬億。

房地產是銀行業最大的利潤來源,銀行也是房地產開發商與購房者最大的現金"奶媽",本來哥倆好的局面在2018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給購房者感觸最深的,就是房貸利率的增長了。在2017年及以前,只要信用記錄不差的購房者基本都可以申請到85折或更低折扣的貸款,即使在貨幣市場利率相當高的2017年4季度,申請下基準利率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然而2018年出,事情出現了較大變化,先是"信貸緊縮"之言傳遍樓市,隨後就是利率上浮。雖然貨幣市場上利率一路走低,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也在不斷下行,個人房貸利率卻不斷走高。

是誰在推動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真相來了!

2018年1-9月個人房貸新增3萬億,同比少增了1917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為22.9%,比2017年低了5.8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的是房地產銷售額的大幅上升。貸款批得少了,利率卻高了。

房貸利率的不斷升高,使得購房者的購房能力不斷降低,對購房意願也是一種打擊,但另一種影響更加致命。過去開發商可謂是"空手套白狼"的代表,什麼都可以通過銀行貸款或墊資來解決,但是現在不行了。很早之前銀行業就開始嚴查地產開發貸了,今年政策調整後,房產開發貸的審批也變得不那麼容易,海外融資更是需要有一定規模與實力。可是對於負債率普遍高於80%的房企來說,融不到資或者融資成本過高都是要命的事情。沒錢就沒法拿地,沒地就無房可賣,自然也就談不上盈利了。

在當前中國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之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有助於房地產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再附之以穩中有降的房價,是不是美好的居住生活離我們每一個人越來越近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