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宫廷大逃杀

戴进:宫廷大逃杀

老叫兽:让画家指挥军队。

小石君:你们是魔鬼吗?

戴进出身于美术世家,

他的父亲戴呆祥就是位民间职业画师。

但戴进起初却选择作首饰匠,

专业加工金银制品,

而且及其成功。

少年时的戴进,

打造的金银首饰风格多样、工艺精美,

小小年纪便名噪一时,

一直干下去,

混个富翁不是问题。

然而意外发生了:

某日他路过熔金铺,

发现自己制作的首饰被人送进了铺子里熔掉。

这放在别的工匠身上也许不算个事,

但戴进扎心了:

我费尽心血打造的首饰,

最后却得到这样的对待。

“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一声长叹后,

戴进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转行,做一个画家。

从收入颇丰、名声在外的首饰匠,

到默默无闻、清贫寒苦的画家,

这是一项艰难的选择。

可他真的这样做了,

从此,

绘画史凭添了一位巨匠。

戴进的美术之路走得极苦,

但不得不说,

他在画坛出名也是极早。

十八岁时,

刚转行不久的戴进,

随父亲来到了京城南京,

做起了“南漂”。

谁知刚入南京水西门,

便碰上了“飞车党”,

一船行李全被脚夫抢走。

一般人碰上这种事,

只得捶胸顿足,

最后自认倒霉。

然而戴进丝毫不慌,

要来纸笔,

当场泼墨挥毫,

把脚夫的样貌原原本本地画了下来,

—时技惊四座。

结果还没来得及报官,

犯人就忙不迭来投案了:

东西还你,服了。

这位年轻人精湛的技法与冷静的心理素质,

让彼时南京的名家们也都喷喷称奇。

自此后,

戴进的名号便传开了。

戴进在南京城奋斗了快二十年。

永乐迁都后,

他跟随父亲一起到了北京,

被授予“待诏仁智殿”的官职,

终于成为了有工资拿的宫廷画师。

戴进:说起来还有点小确幸呢!

老叫兽:画画有风险,

小石君:创新须谨慎。

虽然进入宫廷,

但论地位,

戴大佬那时还是个渣渣。

明朝的画坛,

并不是画得好就万事大吉的。

在最早的朱元璋时期,

画家就是一个字:苦。

哪怕你成了宫廷画师,

依然没有卵用。

工资少不说,

身份还是合同工、“临时工”,

官家随时能让你走人。

而且这工作还很高危,

一笔画错就会招祸。

洪武年间的著名画家,

比如赵原、盛著、周位等,

最后都被朱元璋砍了脑壳。

到了永乐年间,

情况算是改善了,

待遇提高了,

国家给画家解决了编制问题。

但唯独不改的是规矩多,

从颜色到技法,

从内容到形式,

样样都有讲究。

对于宫廷画师们而言,

拿着朝廷的薪水,

就得听甲方的,

谁要是不听话,

照样砍你脑壳。

再到明宣宗年间,

由于皇帝本人就是丹青行家,

因此非常重视美术事业。

画师这个一度很没前途的职业,

此时总算前途光明,

惹人羡慕。

但是,

对于表现好的宫廷画家,

皇上会授给各类官职,

有的竟然可以做到省军区司令(都指挥)。

让画家指挥军队,

这脑洞也不是一般的大。

难怪大明最后亡了。

然而随着画师们的待遇提高,

画师队伍中也混进了大批目的不纯洁的人,

对于官位权利蝇营狗苟的争夺自然也多了。

随后相当多名声在外的宫廷画师,

也都把心思用在这方面。

到了最后,

地位高的画师,

也都是些善于钻营取巧的高官。

年轻画家想出头,

关键是既要听话,

又能奉承,

至于画技,

并不重要。

可这两条放在戴进身上,

却是哪样也不出众。

他本身就是个淡泊仕途的人,

唯独视艺术如生命,

几十年如一日,

只知低头作画,

从不抬头看人,

更不会去拍马溜须。

因此小戴—直很努力,

却一直没名气。

据说,

戴进刚来的时候,

就被大家伙儿嫉妒了。

当时,

镇守福太监向宣宗推荐戴进的四幅画。

宣宗就喊来画院的高手们一起评画。

第一幅展开后,

在座纷纷到吸冷气。

第二幅展开后,

大家纷纷说:不得了,画得好,非臣可及。

但是当第三幅《屈子秋景图》展开时,

就没人吭声了——嫉妒心开始蔓延。

宣宗很奇怪,

便问领头的画师长。

画师长:

屈原当年是遇昏主而投江,

这画上是屈原对渔父讲话,

怕是讽刺当朝先祖贫苦出身。

宣宗一听,

脸色变了,

但也没吭气。

而第四幅是《七贤访雪》,

一展开就立刻有人嚷嚷:七贤过关,这是乱世之事,当斩!

于是宣宗勃然大怒,

不用戴进。

面对这种情况,

小戴也很绝望啊,

但他想来想去,

还是觉得问题在自己,

主要是自己画技不够6。

于是,

在这十多年的潜伏期里,

戴进疯狂苦练,

绘画技艺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他博采众家,

笔法极度精美,

推陈出新,

成为宗师级的大佬,

开—代新风。

而比起这些刻苦的探索,

同时期的官方绘画大佬们,

毫无建树,

甚至不断退步,

表现可谓拙劣。

但“大师”们本事不大,

心眼却小。

见到戴进画技突飞猛进,

他们感到地位摇摇欲坠,

于是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师”,

便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画坛大师谢庭循。

明宣宗年间,

谢庭循已受封锦衣卫干户,

还有“武德将军”的爵位,

堪称画坛头牌角色。

但要论实际水平,

谢大师却水得很。

戴进技艺突飞猛进,

谢大师看在眼里,急

在心里,

一直在找机会下药。

老叫兽:此处不留爷。

小石君:必有留爷处。

很快就有了这样—个机会。

明宣宗一次心血来潮,

打算办个“书画选秀”,

令宫廷画师人人作画,

然后在仁智殿评比。

这次的参赛选手里,

就有时年四十岁的戴进。

在他眼里,

这场皇帝突发奇想的活动,

便是自己咸鱼翻身的机会。

所以他使尽浑身解数,

施展胸中所学,

画出一幅传世名品:《秋江独钓图》。

而《秋江独钓图》也确实为戴进美术生涯的巅峰之作,

画的是深秋江边,

一位蓑衣老者独钓寒江。

整幅作品立意独特,

笔法精巧,

将深秋的肃杀与垂钓者怡然自乐的情怀呈现无余,

其深远的意境直追唐宋。

此画—出,

举座皆惊,

初选就评了第一。

送到仁智殿后,

明宣宗也极为惊叹,

连连赏玩不已,

并牢牢记住了戴进这个名字。

倘没什么意外的话,

半生默默无闻的戴进,

将从此飞黄腾达,

加官进爵,

搞不好也会封个大将军。

但偏这时,

毒舌谢庭循来了。

谢庭循:“画虽好,但恨鄙野。”

就是说,

这画水平虽然高,

但品味不够。

品味这种东西,

看不见,

摸不着,

自古以来就是给人找茬用的。

接着谢庭循又进一步暴击:

画中垂钓的老者,

竟穿着鲜艳的红衣服。

红颜色那可是官员朝服,

戴进让—个钓鱼的穿上红衣,

这不是讽刺大明朝臣,

吃着俸禄不干事,

跑到江边去钓鱼吗?

这不是讽刺当朝政治昏庸,

贤者在野,

小人当道吗?

实际上,

在传统绘画中,

红色最难画好,

戴进此画中的红色独得古法,

他自己原本很是得意。

然而明宣宗一听脸色就变了,

再仔细看一遍,

立刻勃然大怒,

要杀戴进的头。

于是一代画坛奇才开始了过山车般的陨落。

戴进听到宣德帝发了“可斩”的御旨,

心中十分惊恐。

当晚,

他就和徒弟夏芷商量,

打算逃跑。

他们先去灌醉了庆寿寺的一个和尚,

偷了人家度牒,

然后削发假扮僧侣,

仓皇出逃南下。

后来,

为逃避谢庭循的搜寻,

又一度隐姓埋名,

辗转漂泊到云南。

最后他回到老家杭州,

游走于江苏、浙江、安徽各地,

以画门神图为生。

戴进离开宫廷后,

境况越来越惨淡。

甚至后来女儿要嫁人,

穷苦的裁进连嫁妆钱都凑不出,

想拿画换嫁妆也没人要。

1462 年,

75岁的戴进,

怀着不朽的才华,

在贫病交加中,

告别了这个眼瞎的世界。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

正是这场大逃亡,

却开创了明朝美术史的一个新纪元。

从40 岁离京,

到75 岁离世,

奔走各地的戴进,

不但留下了不朽的珍品,

更收下了诸多弟子,

对每—个求学的后进,

他都豪无保留,

倾要相授。

他的儿子戴泉、女婿王世祥,

也都成为—代画坛巨匠。

而这些人共同组成的流派,

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江夏派。

看来,

这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开始,

都往往是艰辛和苦难。

小贴士:

戴进,字文进,又字文节,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汉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