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列出發展“清單”,華能明晰未來3—5年發展路徑

舒印彪列出发展“清单”,华能明晰未来3—5年发展路径

文丨朱學蕊

中國能源報記者

1月27日,中國華能集團(以下簡稱“華能”)在京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的工作報告在總結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重點任務的同時,明確了今年及未來幾年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其中,調整結構、優化佈局和科技創新成為報告反覆提及的關鍵詞,而“兩個重大突破”成為整個報告的最大看點。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華能2018年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完成發電量(國內)70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實現營業收入2752億元,同比增長5.6%。累計281臺、1.12億千瓦煤機實現超低排放,比重達到94%,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改造任務。高溫氣冷堆、IGCC示範電站、水力式升船機技術等前沿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舒印彪,這家裝機規模達1.8億千瓦、資產總額過萬億元的發電集團掌舵人,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在能源轉型變革的關鍵機遇期,能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全力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華能要把調整結構、優化佈局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任務,大力推進綠色轉型。同時深刻把握能源科技革命和數字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在科技創新能力上實現新提升”。

作為一家集合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氣電及煤炭、金融、科技、物流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發電央企,華能將如何優化佈局?如何實現綠色轉型?去年11月中旬調任華能的舒印彪,經過兩個半月的調研、討論和思考,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按照“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發展水電,突破核電發展,優化發展煤電,擇優發展天然氣發電”的方針,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做強做優電力主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步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協調推進煤炭等產業綠色發展。

“重點圍繞‘兩線’‘兩化’謀篇佈局。在‘三北’地區(北線),以特高壓送出通道起點為依託,著力佈局有較強競爭力的風光煤電輸用一體化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在東部沿海省份(東線),著力打造有質量有效益、基地型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舒印彪強調,大型能源基地能夠發揮多能互補的優勢,而新能源規模化發展才能具有競爭優勢

在大手筆謀篇佈局的同時,舒印彪還盯著供熱市場這塊蛋糕。他將供熱產業發展基調定為“有序發展”,即以優質市場需求為中心,做精存量、做優增量,推進網源一體。存量改造堅持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增量發展堅持有效有序,擇優發展熱負荷集中、配套政策落實的熱電聯產項目,打造行業供熱面積最大、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供熱產業。

在包括此次工作會在內的多個場合,科技創新一直是舒印彪談及最多的話題。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和知名的能源電力專家,舒印彪認為,能源電力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在當前的發電技術領域,清潔燃煤發電、新一代核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新興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蓬勃發展,能源科技革命與數字革命、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智能化運維、遠程集中監控、無人少人值守等先進技術積極應用,多能互補、智慧用能與增值服務等領域創新十分活躍。“我們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在創新發展中,華能形成了比較紮實的科技創新基礎,但在科技成果轉化、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兩化’融合力度不夠,亟需儘快解決‘卡脖子’問題。”舒印彪坦言。

記者瞭解到,2019年,華能已列出包括強化風險管控、提質增效、結構調整、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科技創新在內清晰的發展“清單”。而對於未來3-5年華能的目標鎖定在“進入國資委確定的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行列”,因此,今明兩年是關鍵窗口。

“未來3-5年,華能將集中力量重點實現‘兩大突破’。首先,要搶抓新能源平價上網前的時間窗口,堅持購建並重,大力獲取優質資源,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比重,在結構調整上取得重大突破。其次,要搶抓改革政策機遇,大力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狠抓基層企業扭虧減虧,在‘處僵治困’上取得重大突破”,舒印彪這樣表示。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