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01

最近一直在追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為了照顧一下沒有追劇的小夥伴,先簡單安利一下劇情。

盛家老爺是一枚五品小官,家裡兩男四女六個孩子,除了已經出嫁的大女兒華蘭,和已經娶親的二兒子長柏,還剩下三個女兒待字閨中。

隨著劇情的推進,盛家的三個女兒都已經到了議婚的年齡。給女兒找個好歸宿,是父母的使命,卻也最考驗當父母的智慧。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盛家剩下的三個女兒,五姑娘如蘭是正房王大娘子所生,一直養在親孃身邊,金尊玉貴地百般照拂。四姑娘墨蘭雖然是庶出,但因為受寵也一直養在親孃林小娘身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女主明蘭因為年幼喪母,養在了盛家老太太身邊,小心翼翼地長大。三個女兒雖說經常小打小鬧,但在自己家裡,即使有錯也不會過分苛責,一派天真爛漫。


02

三個女兒分別由三個不同的身份的人養大,所以也養出三位姑娘不同的眼界和格局。

王大娘子雖然脾氣不好,但總算能分得出輕重緩急,利己但不損人,沒有壞心眼。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光明磊落,有話直說。

兒子長柏初試中舉,結親是娶了同樣書香門第的海家女兒為媳,仕途婚姻兩如意。

長女華蘭,雖然嫁到伯爵府被夫家欺負,但以自己才智謀算,加上孃家的支持,也能算得上平安。

林小娘雖為妾室,但有一套完美的御夫術。她抓住盛老爺庶出的身份,每每賣慘撒嬌,將其帶入身世的情境,贏得盛老爺憐愛,獨寵二十年。哪怕是害得明蘭生母難產一屍兩命收場,盛老爺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捨不得責罰。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因為自己嚐到了甜頭,所以林小娘也將“成功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女兒墨蘭,為了攀上高枝成為永昌伯爵府大娘子,讓她丟掉顏面和廉恥與梁六郎私會,逼盛家所有人為自己和女兒將來的榮華富貴買單。

再看明蘭,老太太雖然心疼這個從小沒有孃的孫女,但那份疼愛全都放在了心裡。一樣是自幼喪母,餘老太師家的孫女嫣然,因為爺爺奶奶的過度疼愛,養成了她膽小怕事經不得風浪的性子。而明蘭,盛老太太雖然心疼,卻也捨得讓她自己去經歷風雨。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03

老太太明知國公府齊大非偶,但卻也心存希望,放手讓明蘭一搏,希望明蘭能最終得到齊小公爺的疼愛。

為了明蘭的幸福著想,她給明蘭物色了性情溫良,懂得體貼的賀家小哥弘文,但她也沒有逼迫明蘭一定要嫁,只是語重心長地講明利害關係,把選擇的權利交到明蘭手裡。

明蘭代理管家的時候,王大娘子和林小娘都把自己不喜歡的人塞給明蘭,明蘭不好得罪只好表面應承,暗下找機會設計清理,但因為牽連到疼愛她的二哥長柏,而內心不安。這時老太太告訴她,這點小事不要不安,下次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做,因為她沒有嫡母的照顧,沒有親孃的謀算,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盛老太太把明蘭教的通透豁達,所以才能看穿永昌伯爵府的吳大娘子為什麼一心想讓她當兒媳,不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避開那些繁花似錦的深坑,才有機會贏取長遠的幸福。

明蘭的聰慧除了來自盛老太太的教養之外,跟她的生母衛小娘從小的教導也分不開。雖然出場三集就領了盒飯,但衛小娘一直教導明蘭要審時度勢,韜光養晦,不可冒尖出頭,因為不管什麼時候,活著才最重要。

臨終前她送給女兒的是自己繡的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她是在告訴女兒,一個女子,哪怕不依靠父母兄弟丈夫兒子,也一樣可以有抵擋千軍萬馬的勇氣,獨立存活於世。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04

結婚是女人一生命運的轉折點,也是盛家三位小姐拉開段位的開始。

因為從小有嫡出的身份護體,加上看到大姐姐華蘭嫁入伯爵府一樣過得謹小慎微忍氣吞聲,所以五姑娘如蘭擇婿,不在乎門弟,只求自己舒不舒心。如蘭下嫁給門第不如自己家的文舉人,婚後雖然開始婆婆有些刁難,但好在有丈夫的疼愛。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四姑娘墨蘭受了林小娘的真傳,把自己所有的幸福都寄託在男人身上。她一邊抱怨自己庶出的身份,一邊什麼事都想拔尖冒頭,獨佔一份。所以當她得知永昌伯爵府想訂明蘭做大娘子的時候,不惜喬裝出門和梁家六公子私會。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終於費盡心機嫁到伯爵府,但也因為這樣,她一跟孃家撕破了臉,沒了靠山,二得不到婆婆的喜愛,從一開始就被看輕看賤,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

唯有依靠的只有丈夫,只可惜墨蘭能用色相迷惑梁六郎,別人也能。正如盛老太太所說,梁六郎是個不讓顧二的人,即便嫁過去,也是要和一群小娘打擂臺。

女主盛明蘭,雖然出生沒有抓到一手好牌,但貴在自己拎得清。正如她自己所說,無論嫁到什麼樣的人家,婚姻還是得自己經營盤算。她對齊衡的感情,發乎情止乎理,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情,在明知希望渺茫但也不主動辜負對方的深情與付出。得知齊衡娶了別人,雖然哭著說“不怪他”,但心裡還是難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樣有理有節,有勇有謀,張馳有度的女子,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但最終也是嫁給誰都會幸福。


《知否知否》電視劇,告訴我們了哪些育兒的道理?


05

父母養育兒女一場,從希望他們考上好學校,到找到好工作,但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有好歸宿。

生兒子的希望他能娶到知冷知熱的賢淑妻子,與他同心協力生兒育女。

生女兒的,希望她能嫁給溫柔體貼的丈夫,為她遮風擋雨,保她一生平安。

可是要達成這些美好的願景,光靠希望是不行的,是需要從小就對孩子不厭其煩地諄諄教導,教他們知理明義,還要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經營好一個家庭。

且這種教育的好壞,無法用一張試卷評定優劣,只能看將來孩子們的婚姻是不是幸福。

比如,盛老爺最疼的就是墨蘭,所以他一心是想女兒婚後不必低眉順眼,成天陷入無何止地爭寵爭愛的紛爭之中,但是林小娘偏偏覺得只有榮華富貴才是安全感,所以才算計了別人,也賠上了自己。

盛家老家的淑蘭,父母教給她的是孝敬婆母,服侍丈夫,在給她擇婿的時候,挑的是人口簡單的獨子寡母,原本想著兒子少年中舉,母親為人洗衣,應該是個良善人家,只要多賠嫁妝和田地,女兒定能衣食無憂。誰曾想對方一朝得志,卻暴露出貪得無厭的本性,差點把女兒逼上絕路。

作為父母,能力也許有大小,但想要給予,想讓孩子幸福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我們把自認為世界上最好的一切,捧出來放到孩子手上的時候,也應該眼光長遠地去想一想——我們今天為他所做的一切,能不能使他們將來過得幸福?

如果父母都能以孩子將來的幸福為出發點,那麼養育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就會大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