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了,媽媽怎麼辦?

花了三年時間在孩子身上,終於在孩子兩歲多送學校了。原以為會輕鬆快樂,然而事實相反,覺得孩子才會有的焦慮分離症,媽媽也有。

孩子上學了,媽媽怎麼辦?

孩子上學第一天

和老師交接好,安撫孩子坐到教室裡後趁他不留神趕緊溜出來。一分鐘不到孩子就追出教室到處找媽媽,哭得傷心絕望,無論老師怎麼安慰都沒用,監控室裡看著孩子哭得可憐無助真的於心不忍。幸得老師鄭重承諾如果孩子一直苦惱一定會打電話給父母接孩子回家,這是孩子入園第一天的正常表現。

聽了老師分析回到了家裡,看到孩子弄得亂糟糟的客廳趕緊收拾乾淨。然而不一會兒就想孩子,不知道他還有沒有哭?早餐吃了多少?尿尿會不會叫老師?萬一褲子溼了老師有沒有注意到,會不會及時幫他換上?滿腦子都是孩子在學校不適應的擔心,完全沒有當初以為送孩子上學後就會有輕鬆自在。

到了午飯點打電話過去詢問情況,看到了老師發來孩子吃飯的照片、視頻,一顆七上八下的心才算鎮定。

下午離放學還有半小時就迫不及待的去接孩子放學,距放學還有兩分鐘就聽到孩子在教室大哭,孩子爸爸立馬上樓去教室接孩子出來,看到媽媽,孩子兩眼淚汪汪的說:媽媽不在了,我就嗚嗚嗚嗚嗚的哭。

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媽媽的心情無比沉重。完全沒有達到預想中的那般輕鬆自在,想看書就看書,想睡午覺就睡午覺,想吃辣吃酸就吃辣吃酸。反而是孩子回來了,做什麼都比較安心,彷彿帶孩子的日日夜夜已經把自己的喜好都隨孩子一併從新生長髮芽了一般。孩子上學了,媽媽怎麼辦?

孩子上學第二天

買了他喜歡的牛奶才去的學校,臨走時他傷心的哭著抱著大腿不放,老師強制抱走。感覺孩子十二萬分的不願意,雖然明白地告訴自己孩子長大了必然要上學,分離的過程剛開始會很痛苦,可內心還是隱隱作痛。真想衝動的帶孩子回家,理智卻告訴自己:不可以。因為孩子是自己一手帶大的,他需要獨立承擔兩歲多孩子該有的獨立習慣才將他送學校,作為媽媽深知有的東西得讓別人來教他。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艱難的開始,同時也是作為一個母親該成長的開始。

事無鉅細的為孩子做飯,穿衣,玩耍,忙得沒有時間為自己充電學習提升,不正是選擇送孩子上學後需要開始的新生活狀態嗎?看書,練習軟件技能,將荒廢的能力重新找回來,待一切穩定好再次步入職場做準備才是送孩子入學的初衷嗎?

今天沒有那麼焦慮,聽了幾張書腦袋昏昏沉沉的熬到孩子放學。買上孩子最喜歡的糖去接他放學,第二天老師的反饋說孩子在學校總體表現不錯,就是吃飯使用筷子需要多多的練習。

媽媽確還沒有調整好心態,充分利用孩子在學校的八小時做有意義的事。

孩子上學了,媽媽怎麼辦?

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時並沒有媽媽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甚至是要比預期中的更好。百度了一下很多關於孩子剛入園父母如何著手幫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如何讓孩子適應學習環境開始入學生活。但是沒有說父母要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適應孩子不在家後的生活。或許有人會覺得矯情,但其實真的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作為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天都守護孩子的媽媽,她們面對孩子入學後的焦慮、彷徨,不知所措。這種感情可能無法用語言描述或是表達內心的不安,但是作為媽媽我們還是要同孩子一起成長,在孩子入學後找到適合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向。依然是兼顧家庭、孩子、事業的大範圍方向。

孩子上學了,媽媽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下次在與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