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鋼絲邊緣的鏈家金融業務


這幾個月,鏈家董事長左暉的睡眠質量可能不太高:旗下自如房屋甲醛超標、租金貸增大金融風險、囤房推高房租……鏈家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迎接一輪又一輪的輿論批判。

問題是,為什麼又是鏈家?

早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還沒誕生的紙媒時代,以房屋買賣中介為主業的鏈家地產時代,無視有關部門關於房屋中介費不得超過2%的規定,鏈家就開創性的以2.7%中介費“領跑”中介行業,彼時,左暉的鏈家就開啟了在負面輿論包圍中不斷野蠻生長的時代。

遊走在鋼絲邊緣的鏈家金融業務


囿於優質房源緊缺、中介人員流動性等限制,鏈家“重資產”中介業務的擴張速度天花板觸手可及,因此,地產+金融兩條腿走路,成為左暉在2014年為鏈家未來高速擴張開具的藥方。而2015年,鏈家推出的短期資金週轉的借貸服務(亦即變相的首付貸)以超過銀行當期年利率4倍的19.2%年利率,被監管部門認定為違規高利貸而被叫停。

然而這次不成功的嘗試並未阻擋左暉進軍地產金融的信心。“未來5年金融業務將為鏈家提供50%的淨利潤”,在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的蕭瑟寒風中,左暉為鏈家披上了“互聯網”和“金融”這兩件禦寒衣。在成功擊退搜房和愛屋吉屋猛烈攻勢後,左暉心中確信,“地產+金融”將讓鏈家迎來二次騰飛。

好產品為何唱歪了經:鏈家理房通沉澱資金不見存管

2017年3月,一起訴訟案件又將鏈家金融推入公眾視野。歸屬鏈家金融體系的理房通被客戶指控非法吸收大量資金,沉澱資金不見存管,上千億資金處於灰色地帶。

鏈家金融體系的理房通,從誕生之初本來有望成為一款切中需求的好產品:理房通為房屋買賣雙方進行資金託管,購房人的首付款等費用先期由理房通託管,售房人完成一系列過戶手續後解鎖託管在理房通中的購房費用。從產品模式上來說,規避了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收款而不過戶等各種資金糾紛。

理房通金融服務屢遭消費者起訴和《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披露,其根本原因並非產品模式出了問題,而在於更致命的一個未解之謎:沉澱在理房通的資金是否安全?是否有被挪用風險?

房屋買賣屬於大額交易,因此首付款、定金也往往達數十萬之多。而根據絕大部分購房人反饋,通過鏈家買賣房屋,鏈家中介都會近乎強制性的要求首付款必須經由理房通託管。由於房屋交易週期較長,因此購房人託管在理房通的資金往往會沉澱長達一週、10天甚至更久,才轉入售房者賬戶。

以2017年超過8000家直營門店的鏈家規模來計,根據鏈家公佈的交易額,預計同一時刻存管在理房通中的資金超過1500億。1500億這麼大體量的沉澱資金並沒有任何的銀行存管、託管措施,存在極大的挪用風險。事實上,挪用第三方備付金賬戶中的沉澱資金,用於理財、貸款等投資,在業內並不鮮見,甚至成為了行業慣例。“這也是此前網貸行業叫停第三方支付備付金賬戶的原因所在。”談及沉澱資金頻頻被挪用現狀,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遊走在鋼絲邊緣的鏈家金融業務

從鏈家官網信息不難發現,理房通背後的資金託管公司,正是鏈家金融業務的又一佈局——中融信擔保公司,而中融信又是鏈家用於向有需求用戶放款的P2P產品平臺——鏈家理財的擔保方。一方是有著高達1500億沉澱資金的理房通,一方是有大量因資金中轉而存在真實借款需求的P2P平臺,在行業沉澱資金頻頻被挪用現狀下,不能不讓眾多購房人對資金安全存在焦慮。

於是才有人評價說,自己搭臺自己唱戲,這可能是對“理房通-中融信-鏈家理財”這種閉環玩法最好的總結。

由於房屋均屬於投資者的大額投資,因此首付款、房屋定金也並不是小數目。大量購房者將首付款或定金放入該第三方支付賬戶,存入以理房通名義在銀行開設的備付金賬戶。劉新宇表示,由於房屋交易週期較長,因此投資者或將該筆款項存入賬戶長達一週甚至更久,才轉入售房者賬戶,這筆沉澱資金並沒有任何的銀行存管、託管措施,存在極大的挪用風險。

我們有一個願景就是讓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16年,上海市消保委曝光的兩起涉及鏈家的糾紛案例,其背後都有著鏈家理財的身影,其中一個案例,就是鏈家為撮合交易,“建議”買家接受鏈家的金融借貸服務,以近乎高利貸的違規利率提供變相首付貸、中轉貸服務,被上海市住建委叫停鏈家下線金融產品、撤銷櫥窗廣告以及停止獨家代理的業務。

鏈家CEO魏勇在201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鏈家金融的利潤增長要比其他業務利潤增長快”。的確,短短几年時間中,鏈家金融已經成長為覆蓋支付、擔保和線下業務等全面佈局的龐大戰艦,然而由於大多數業務都是在體內發展,“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其中有一環出現問題,很容易出現風險傳導,出現資金鍊中斷、將理財風險變相轉移到資金存管客戶身上等風險不容小覷。

而隨著這兩年來國家調控政策得力,炒房現象基本遏制,房屋交易量萎縮,左暉也將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租房市場。然而,僅靠每筆撮合交易收取1-2個月房屋租金作為佣金,顯然遠不能滿足已經成長為“地產+金融”兩條腿走路這個龐大鏈家帝國的胃口。

2018年8月17日,時任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對媒體表示:“鏈家自如等長租公寓品牌,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人為抬高收房價格,導致租金暴漲。”有網友就曾根據網頁數據,扒出一輪瘋狂掃房後,鏈家自如掌握了8萬套房。

遊走在鋼絲邊緣的鏈家金融業務

掌握了房租市場上絕對房源後,下半場怎麼玩,自然是資本說了算。對於租房用戶來說,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房租價格在租房品牌商瘋狂掃房之下暴漲,導致用戶租房開支水漲船高。此外,“房租貸”等地產金融產品也加大了租房人和房主的風險。以鏈家旗下自如品牌為例,由原來的鏈家理財更名而來的鏈鏈金融,在2017年就大張旗鼓進軍房租貸業務。

鏈家自如等租房平臺上線的租金貸產品,最常見的玩法是,讓租戶辦理租金貸業務,租戶租賃期間的租金實際上是償付了租金貸的貸款本息,而平臺就可以藉此提取整年的租金出來,同時按季度支付房東房租收益,這相當於,平均每套房源可以產生兩萬元以上的“資金池”。正是“資金池”的存在,讓以自如為首的房屋租賃平臺具有充足資金可以瘋狂掃房、跑馬圈地,而這些資金實際上是來源租房人的“房租貸”。

租房人靠貸款支付高額房租、平臺方挪用資金池用於搶奪更多房源,雙重資金槓桿的存在,讓風險進一步放大。“長租公寓爆倉比P2P爆雷更危險”,地產從業人士胡景暉的警告不無道理。杭州鼎家等長租公寓品牌的破產,則是“房租貸”風險最現實的警告。

結語

曾經,左暉在鏈家金融風波過後表示自己“百口難辯”,但鏈家金融化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然而,鏈家理財違規提供首付貸,讓購房人得以用槓桿來炒房、“理房通-中融信-鏈家理財”的資金池挪用風險、租房貸和高價收房帶來的房租飛漲和資金槓桿風險……如何擺脫與質疑、投訴乃至醜聞,讓鏈家“地產+金融”帝國贏得負責任、受尊敬的印象,將成為鏈家未來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