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觀音堂

「七絕」觀音堂

(一)

眾青不斷武州間,上界下方蓮子閒。

相與置身三合外,俯看新月九重顏。

「七絕」觀音堂

(二)

高閣參差取次分,青巖黃壁自生雲。

風來虛谷有時點,好鳥老僧相對曛。

「七絕」觀音堂

大同觀音堂為遼代佛寺建築,位於大同城西八公里,雲岡公路旁的佛字灣。據該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碑文記載:“雲中城以西十五里之遙,有觀音故剎”。當地人稱蛤蟆石灣,說此地曾有怪物擾害其間,民生不寧,道路阻塞。遼重熙六年六月九日觀音大士現丈八金身體,偕左右菩薩明王,從南海飛來,從此妖魔降服,地方寧謐。

「七絕」觀音堂

1122年金兵攻大同,觀音堂毀於兵火,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萬曆三十五年又重修。清順治六年,姜瓖兵變,清軍屠大同城,觀音堂也被清軍付之一炬。現存觀音堂建築均為清順治八年由兵部侍郎佟養量主持修建,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二十八年均有修繕。

「七絕」觀音堂

觀音堂布局極為緊湊,該堂坐北朝南,佔地2000餘平方米。沿中軸線分佈有戲臺、觀音殿、三鎮殿、鐘鼓樓和碑廊等,由前向後疊層升高,別具一格。山門位於中軸線東側,低於寺院地平,給人一種參差起落之感,為磚券門洞,門額上石雕“觀音堂”三字。

「七絕」觀音堂

進門洞折西,拾階而上至寺院千院。一座戲臺坐南朝北,建造於離地八米高的券門洞之上,洞下為車馬人行之道,券門洞門上石雕“潮音”二字。戲臺與正殿以腰牆相連。進入腰門,左右兩側各有鐘鼓樓和碑廊。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殿頂為單簷懸山頂,殿內正中置六米高的彩色石雕觀音立像,頭戴花冠,神態端正,頂天立地,直達屋頂。觀音兩側有四尊兩米高的彩色石雕肋侍菩薩,均頭戴花冠,身被瓔珞,衣帶飄逸,婉麗動人。

「七絕」觀音堂

東西兩側各分塑五明王,高2.5米,合成十大金剛。有的青面獠牙,面目猙獰,有的多頭數面,氣勢威猛,均為遼代遺物。東西兩壁繪有24幅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故事,畫面較為清晰,保存相當完好,均為晚清所繪製。殿門外兩側有明天啟七年石雕花瓶一對,扁形六角,高1.2米,上刻有陀羅尼經。

「七絕」觀音堂

後殿為三真殿,亦為磚券洞與木結構樓閣相結合,於乾隆四十四年(1788)重建。下層為磚券洞三間,居中磚券洞原有三真像釋迦摩尼、孔子、老子。殿為東西兩側各設有樓梯,直通二層,二層為五間木構樓房。正中建閣三間,殿內繪有送子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為全寺最高建築,由此可覽全寺,山川景色盡收眼底。

「七絕」觀音堂

山門前有雙面三龍五彩琉璃照壁,東西長12.2米,高6.7米,厚1.85米,五彩斑斕,龍軀矯健,騰雲舞爪,氣勢壯觀。整個觀音堂小巧玲瓏,富麗堂皇,隨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交相輝映。

「七絕」觀音堂

原創: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