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音堂

「七绝」观音堂

(一)

众青不断武州间,上界下方莲子闲。

相与置身三合外,俯看新月九重颜。

「七绝」观音堂

(二)

高阁参差取次分,青岩黄壁自生云。

风来虚谷有时点,好鸟老僧相对曛。

「七绝」观音堂

大同观音堂为辽代佛寺建筑,位于大同城西八公里,云冈公路旁的佛字湾。据该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碑文记载:“云中城以西十五里之遥,有观音故刹”。当地人称蛤蟆石湾,说此地曾有怪物扰害其间,民生不宁,道路阻塞。辽重熙六年六月九日观音大士现丈八金身体,偕左右菩萨明王,从南海飞来,从此妖魔降服,地方宁谧。

「七绝」观音堂

1122年金兵攻大同,观音堂毁于兵火,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万历三十五年又重修。清顺治六年,姜瓖兵变,清军屠大同城,观音堂也被清军付之一炬。现存观音堂建筑均为清顺治八年由兵部侍郎佟养量主持修建,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二十八年均有修缮。

「七绝」观音堂

观音堂布局极为紧凑,该堂坐北朝南,占地2000余平方米。沿中轴线分布有戏台、观音殿、三镇殿、钟鼓楼和碑廊等,由前向后叠层升高,别具一格。山门位于中轴线东侧,低于寺院地平,给人一种参差起落之感,为砖券门洞,门额上石雕“观音堂”三字。

「七绝」观音堂

进门洞折西,拾阶而上至寺院千院。一座戏台坐南朝北,建造于离地八米高的券门洞之上,洞下为车马人行之道,券门洞门上石雕“潮音”二字。戏台与正殿以腰墙相连。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顶为单檐悬山顶,殿内正中置六米高的彩色石雕观音立像,头戴花冠,神态端正,顶天立地,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四尊两米高的彩色石雕肋侍菩萨,均头戴花冠,身被璎珞,衣带飘逸,婉丽动人。

「七绝」观音堂

东西两侧各分塑五明王,高2.5米,合成十大金刚。有的青面獠牙,面目狰狞,有的多头数面,气势威猛,均为辽代遗物。东西两壁绘有24幅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故事,画面较为清晰,保存相当完好,均为晚清所绘制。殿门外两侧有明天启七年石雕花瓶一对,扁形六角,高1.2米,上刻有陀罗尼经。

「七绝」观音堂

后殿为三真殿,亦为砖券洞与木结构楼阁相结合,于乾隆四十四年(1788)重建。下层为砖券洞三间,居中砖券洞原有三真像释迦摩尼、孔子、老子。殿为东西两侧各设有楼梯,直通二层,二层为五间木构楼房。正中建阁三间,殿内绘有送子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为全寺最高建筑,由此可览全寺,山川景色尽收眼底。

「七绝」观音堂

山门前有双面三龙五彩琉璃照壁,东西长12.2米,高6.7米,厚1.85米,五彩斑斓,龙躯矫健,腾云舞爪,气势壮观。整个观音堂小巧玲珑,富丽堂皇,随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交相辉映。

「七绝」观音堂

原创:张梦章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