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由作家丁丁张和搜狐视频联手打造的都市女性情感观察真人秀《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已经上线播出了两季。

应该说,这是一档视角非常独特的节目。

节目专注于女性,展现着她们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她们想说却一直不曾真正表达过的梦想。每一种情绪,每一个瞬间,都是《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档节目想要传递给观众的内容。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丁丁张,本名张航,前光线传媒青春光线总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作家,出版过多部畅销书,最新的作品是《只在此刻的拥抱》。

而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个节目里,丁丁张的身份是一名观察者。两季节目之后,丁丁张一共送了24位女孩回家。而这些女孩们的家,包括北京、上海和香港。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观察者,丁丁张

冷眼君猜想,当任何一个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节目的名字时,应该都会对节目产生好奇,会有好多个疑问快速浮现于脑海。这些女孩是谁?为什么要送她们回家?谁去送?怎么送?她们是做什么的?她们跟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探究她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看完了两季节目,心中应该会有一些答案,冷眼君也是。但是,这些答案和观察者丁丁张最终想要表达的内容,又有几分重合呢?

十天前,冷眼君对丁丁张进行了一次采访。一方面是对两季节目的整体复盘,另一方面,也想试图找到一些答案。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缘起: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节目想法?

好的内容,往往都是源于创作者自身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有了这层动机,创作的每一步就都会变得合理起来。

丁丁张对于《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创作,源自一次视频实验,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尝试,让丁丁张产生了了解更多女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2016年12月,当时还在光线传媒供职的丁丁张决定做一次视频实验,通过送一名同事女孩回家,去试图探寻女孩们在这个城市里的生存状况。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那个实验的主角叫杨立群,光线传媒的一名普通员工,更是众多北漂中的一员。也是通过那一次拍摄,丁丁张第一次看到了杨立群租住的房间,也了解到了一个女孩在北京生活的不易。

拍摄中,杨立群说:“北京这么大,但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一句真实到令人心疼的话,由此,丁丁张也抛出了这样四个问题:

女孩们正在发生什么?

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她们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自我了吗?

她们在被城市改变吗?

杨立群是一个标准案例,但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无法通过一个人去全面了解。于是,丁丁张联合搜狐视频,正式启动了《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个节目。2018年3月27日,第一季上线后,由于反响强烈,9月18日,第二季上线。

其实从节目的制作角度来说,那次实验就是一次样片尝试,杨立群故事的成立,也就让丁丁张有了去探寻更多女孩的动机。当一档节目有了创作者主动的思考,表达出来的内容就一定是生动的,也会带有创作者自身的气质,不然就是在完成规定动作,没有态度。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片头文案——

这个大城市里总有一些女孩让我感动和好奇

你爱的人

你有的梦想

你想要过的人生

你和世界摊牌、妥协、握手言和

把酒相庆的瞬间

都是我想了解的事情

你并不与众不同

可你又独一无二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每一期节目的片头,都有一段丁丁张的旁白,其实就是不断在强调着节目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探寻。通过对那些并不那么与众不同,却又独一无二的女孩,让屏幕前的我们也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方法:要用怎样的方式去进行观察?

有了节目创作的背景与动机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一系列疑问,究竟该如何一一击破?

1、立场

采访中,丁丁张告诉冷眼君:“我的观察者角色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预设立场、不带任何偏见,只在记录中观察。”这其实是一个有关角色的立场问题,这个很关键,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整体气质。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事实上,在两季《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节目里,丁丁张对这一角色的诠释还是非常准确的,他从来不会以打扰者的状态去进入对方的生活。虽然也提出过不少敏感而尖锐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他自身不带任何判断,只希望记录下那一刻女孩们的回答。

即便明明知道对方的回答是在“说谎”,丁丁张也不会当即戳穿。因为在他看来,女孩当时那样表达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回答的内容并不真实,但是在回答的那一刻,女孩是真实的,那就足够了。

2、送的方式

采访中,冷眼君向丁丁张表达了自己最早对这个节目的想象:为了达到真实性,节目就应该在夜晚,以随机采访的方式,找到一些女孩,用跟拍的方式送女孩回家,然后在家里进行访问,真正做到送夜间独自回家的女孩。

丁丁张说:“这个方式我们想过,但是很难作为常态方式,一次特别策划可以,因为如果严格按这个思路拍摄的话,你会发现故事的相似度太高。”

的确,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且一旦选择那种操作方式,节目的制作也会随之进行大调整,为了保证有趣的故事,就必须有足够量的采访对象做支撑,不太现实。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所以,从节目的实际操作出发,节目组还是决定直接选取一位女孩。通过在不同场景的访问与互动,慢慢走进女孩的内心世界,最终去到家中,看看女孩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由此完成“送回家”这件事。

3、送什么样的女孩

刚才说了,两季节目,丁丁张一共送了24位女孩回家,那为什么会是这些女孩呢?

丁丁张说:“第一季时还处于摸索,所以绝大部分的女孩都是出于我的好奇心,本能的想要去了解她们。而到了第二季,除了考虑是否红之外,更多会考虑大家是否需要了解她们的故事。”

的确,冷眼君对两季节目的女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第一季中的女孩大多自带争议点。比如90后CEO张沫凡、清华学霸转型游戏主播的女流、“最丑女团”3unShine组合,还有范湉湉、刘思达这样的“奇葩”,以及始终饱受争议的柳岩等,都是丁丁张在第一季时主动想要去了解或者想要向观众展现的女孩故事。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而到了第二季,丁丁张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了艺人身上。包括周笔畅、余男、杨超越、VAVA,还有导演苏伦,90后青衣王维佳。成名背后的故事,这些看起来有点红的人还会有哪些未曾展现的一面,她们与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季节目带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群女孩的故事。

解决了观察者的立场、手段和选角的几个问题之后,《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档节目也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故事:总有一位女孩会打动你

其实有关节目制作的部分,都是在对手段的探讨,通过这些手段,最终呈现给大家的还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好每一个故事,才能打动观看者。

在采访中,丁丁张一直在强调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疏离感”。他发现这些女孩与她们所在的这座城市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疏离感。

在两季24位女孩的故事中,为了拍摄方便,基本聚焦在北京,少量在上海,当然也去了一次香港。所以基本都是一线城市里的女孩故事,对于聚集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在第一季里,给冷眼君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剪辑师王文妍的故事,可能也因为是同行的原因,代入感更强。黑白颠倒的加班剪片子,道出了这个行业的很多无奈与心酸,王文妍两点一线的生活,也非常准确的描绘了年轻北漂们的生活状态。

她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之中,但又好像与这座城市毫无关系。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丁丁张比较满意的是杨超越与朱芊佩的故事。

杨超越的成名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在成名之后,她真实的内心想法又会是怎样的呢?在丁丁张看来,她既有95后的那种率真,又有超出同龄人的那种责任,而这种责任和心态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丁丁张觉得朱芊佩的故事很魔幻,在香港这样的一个快节奏、高密度的城市里,一个女孩选择在这里当搬运工,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搬运工作。但是和丁丁张走到海边,望着对面密密麻麻的楼群时,也会希望能在香港给爸妈买一套房子,关键心态非常好。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所以,每一段有关梦想的讨论,都与那座城市产生着紧密的关系。女孩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独立于城市而单独存在的,两季节目之后,节目找到了那个临界点。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展望:让女孩与城市的关联更深

疏离感,是两季节目之后,丁丁张最深的一个感受。而接下来,节目即将进入到第三季的策划,冷眼君觉得这个节目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女孩和城市,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第三季的时候,能否把一座城市的概念建立得更加具体,以城市为篇章,用多个女孩的故事去侧面描绘一座城。

就像朱芊佩与香港之间的爱恨离愁,一座城市的形象因为一个女孩的故事而变得格外不同。国内有不少这样可以独立拿来作为篇章的城市,甚至可以去到国外,让城市的故事与女孩们的故事,产生更多的奇妙反应。

其次,作为观察者的丁丁张,观察与记录这个功能很好,是不是还可以加强一下讲述和串联的功能,加大丁丁张每一次探寻的内心独白与单独讲述的部分,让观察者这个角色更加丰富。观众除了能看到所采访的女孩的故事之外,其实也是在看丁丁张的一个内心变化的过程。


对话丁丁张:女孩们与这座城市的疏离感,让我好奇


最后一个小细节,每一期主角出场时的固定标版要做到包装和信息统一。比如人物名称、职业身份、所在城市以及年份,这些如果能统一起来,应该会更加有记忆点。

但不管怎么样,《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都是一个能给人力量和思考的好节目。距离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还剩76位,冷眼君期待后面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