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每天收聽我們為您準備的清華北大學霸故事!

這是學霸君推薦的第四十五篇學霸故事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你知道窮人家的孩子上學有多難嗎?家裡的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在初中高中擇校時,家長絕大可能會把孩子送到學費便宜但教育資源匱乏的公立學校去,而對學費昂貴但是教育資源相對優渥的私立學校,則退而遠之。

就像這篇故事中的王曉雪,12歲的她,為了獲得一個上學的機會,在晚上光著腳求媽媽讓她去上學。誰又能想到這一求,竟然求了一封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來。可其中酸楚與努力,除了王曉雪本人,又有誰人能體會呢?

至少在目前來說,高考依然是貧困學生跨越階級的一條最主要的道路。願你在這條路上,能披荊斬棘,最終見到希望的霞光。


  • 本文共:4342字 預計閱讀時間: 11分鐘

01、媽媽,您讓我去上學好不好?

很多家長都喜歡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聽起來庸俗至極,但事實有時候的確如此,特別是對於一個出生在寧夏這樣教育比較落後的西北省份、家境又極普通的孩子,人生也許在根據戶口分小學那一刻就已經把後十年寫好了:

讀家門口最差的小學,再分配到附近同樣差的初中;拿著沒有高中可上的成績,有關係的走後門、沒後門的讀技校、不想念書的出去混社會。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按照戶口,我被分配在家門口那所只有兩個班的小學,也是附近最差的學校。學校為了能招攬到學生繼續辦下去,也招收了許多沒有戶口的務工子弟的孩子和周邊郊區關門的學校剩餘的學生。

生源的複雜低質導致師資的匱乏,年輕的老師都抓住每一個機會轉到其他學校,那些留下的老師,大多數都快要退休了,不願折騰,留在這裡混混日子。按照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我們將“順理成章”的就可以去上讀那所每年幾乎零上線率、以早戀打架而“聞名全省”的初中。

實際上,在我的家鄉,數得上優秀的初中不多,而且都是私立學校,入學要參加單獨的測試。我抱著試試的地心態報了名,考試分數出來,錄取分數151,我考了151.5。

擦著分數線,我搶到一張進入銀川一中的入場券,也成了小學裡的傳奇人物。父母老師也為我高興,還掛上橫幅慶祝我通過這個許多學校每年有上百人通過的考試。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作為私立學校的銀川一中初中部很大程度上就是貴族學校的代名詞,這意味著我家不僅要承擔高額的學費,還有食宿費、交通費。

晚上,我聽到他們在臥室裡爭執起來。母親唸叨著:“別讓閨女去了吧,學費多貴呀,還要掏食宿費,再說了要是閨女跟不上可怎麼辦?人家都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呢,那墊底的感覺不好受。”

爸爸打斷了母親:“你別說了,女人家懂什麼?,我閨女好不容易考上這麼好的學校,不上多可惜。這是我家光宗耀祖的事,也是孩子的機會,好學校就是不一樣。”

母親一聽就火了:“我什麼都不懂,就你懂,你知道學費一年多少錢嗎?懂能掙錢交學費呀,累死你。

“行了,問咱孩子吧,她要是想上,做爹的砸鍋賣鐵也讓她去,再說也沒到揭不開鍋呀。”

聽到這話,十二歲的我,我來不及穿上拖鞋,跑到大臥室門口,“媽,我想上,這是我的機會。貴是貴點,我以後一定加倍給您賺回來,您別擔心,我這次發揮得不好,您女兒這麼聰明,去了肯定還是前幾名。

十二歲的我,第一次這麼有主見。就這樣,我脫離了那條既定的路,如願走進了私立重點初中。

02、挺住!在尖子生中做墊底生

從擦著錄取線進去後,我就發現,身邊許多人和我太不一樣了。

我們班半個班的同學,從小學奧數英語,同學告訴我,他媽媽警告他好好學習,如果他中考成績還可以,就送他去上省重點;要是他不認真學習,就把他送到澳大利亞讀書。

我呢?聽寫英語單詞都要靠同桌,更別說講題了;如果我考不上,可能連高中都沒得上。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初一入學第一天,我自信地坐在第一排,毛遂自薦成了數學課代表——一個在接下來一年多都排名倒數的課代表。我的爸爸媽媽不敢過問我任何與學校有關的話題,悄悄地互相安慰:“不怪寶兒,畢竟在重點中學嘛,和那些從小上補習班的孩子比不了,別說她,寶兒盡力了就好。”

可日子久了,我的不安日漸強烈:自己有在努力嗎?是自欺欺人嗎?對得起交上去的學費嗎?看著自己不鹹不淡的成績,越來越頻繁地,心裡那個聲音強烈地吶喊著。

漸漸地,我有些迷惑了,也許是麻木了。我和他們的差距從小學一年級進校門那天就有了,不!也許一出生就有了。我甚至開始想,如果當時沒有來到這裡會怎樣?日子就在不安和懷疑中一天天過去。

直到那天,我看著室友曉琳離開,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我和曉琳很像,都是小學裡唯一考入這所私立初中的“榜樣”,曾經都對初中充滿壯志和期望,卻都得到近乎墊底的成績,只是曉琳比我更不安。

我可以強烈地感覺到,她不愛說話也不愛笑了,整個人壓抑且暴躁,終於,在公佈數學月考成績的那個晚自習,熄燈時,角落裡爆發出一聲急促的哭聲。她毅然決然要轉回那個可以考第一的小鎮中學,在黑漆漆的宿舍裡,瘋狂地收拾東西,被子、書本散落一地。

我站在辦公室門口,聽到無論老師、父母如何勸說,她都只有一句話,“太累了,我想回去,我真的受不了了。”中午,她的父母提著行李,她揹著書包,走了。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我怕了,我要改變,我要快樂地留下來。

當天,我自作主張去剪了頭髮,理髮師拿著剪子確認再三,“您真的不要選個其他髮型嗎?”

我說,對!剪到最短!從及腰長髮到俗稱的“小子頭”。曾經那個會因為髮型修得不好看而哭鼻子的小姑娘靜靜的一句話都沒說。但在回去的路上,我的眼淚忍不住地往下流。

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後,我上課不再嘰嘰喳喳,不顧大家驚奇的目光,搬著凳子坐在講臺旁邊聽課,甚至下課也不怎麼說話了,追著老師問問題。我突然改變了這麼多,甚至班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再三追問我家裡是不是出了什麼變故?怎麼突然就不笑不說話了。

這一堅持,就是三年。

每次坐校車來回要兩個小時。那時的我,甚至不捨得浪費這幾個小時。校車上人多得站都站不下,夏天,車裡沒有空調,燥熱且散發著古怪的酸味;冬天,放學時已經伸手不見五指,我就左手拿著充電臺燈,右手拿著書,靠在欄杆上背英語背語文。

我默默地努力著,像種子積蓄著力量,等待著衝破土壤發芽。直到成績表第一位上赫然寫著我的名字,老師、同學還有父母才意識到,我真的變了。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初三,中考,填志願……一切在意料之中,我如願考上了銀川一中的高中部,也是全國名列前茅的重點高中。查到錄取信息的那一刻,我不爭氣地哭了。

三年來的失落、迷茫、奮鬥,一切都值得。我不再是那個從小學校擦著分數線擠進來的差生,不再是那個時刻想著回到“自己本來世界”的不一樣的人,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說,我是屬於這兒的!

03、考上北大是意料之中的事

高中的生活,不如初中那麼戲劇性,平淡且充實,卻是上了大學之後最懷念的時光,因為人生本就是平凡踏實中偶爾有點色彩。

對於一個高中生,保持成績最持久可靠的方法就是讓自己不浪費每一天,把學習當作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當學習和自律變成一種習慣,你就不會覺得刻意和辛苦。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回想我高中的日常:早晨起來,一邊洗漱一邊聽英語原聲電影;中午休息時間很充足,所以放學後,我不會著急回家,而是留在班裡做一套英語閱讀理解;每天回到家,坐在書桌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顧自己今天上課的狀態。

每一科的練習冊,我都保證在老師講解完後再做一遍,並用彩筆在旁邊標註涉及到的知識點、易錯點和擴展知識點。每次考試前我也會列出一份詳細的複習計劃,包括複習的具體時間、具體方法,然後每週根據具體情況做一次簡單的調整。

通常,上考場前我都能做到把所有的筆記瀏覽兩遍,整理出重點知識點,看一遍錯題本再練幾套模擬題。這樣的日常也許讓人覺得生活壓抑且無趣,可當你開始堅持並且逐漸習慣,就會讓你覺得生活有計劃有方向。

堅持的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品質,我用我所有的經歷和體會去實踐而且證明了這句話: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剛入高中的我,也曾以為要斷了自己的“七情六慾”,才能專心學習,實際上,一味壓抑自己必定會覺得無比辛苦。我們應該做的,是平靜坦然地面對和接受學習生活。

懷著這樣的心態,我常年位列學校年級前十名。高三模考前後一直是年級前三名,考上北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此無論是父母還是我都沒有過分狂喜或是驚訝。

來北京之前的升學宴上,我輪桌敬酒,平靜地接受著祝福。父親多年的朋友多喝了幾杯,帶著微微醉意,激動地對我說:“孩子,厲害呀!叔叔佩服,你知道嗎?叔叔身邊這麼多親朋好友,之前哪聽說過有人上過北大呀,你可是第一個喲。”

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重點中學呆久了,身邊的同學大多優秀,以至於我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模樣、忘記了自己是從何時開始與兒時的玩伴逐漸拉開差距,走上了不同的路。

也許是從走進學校的第一天開始,也許是從選擇是否留在自己跟不上的班級開始,也許是從高中每一天如何度過開始,

我逐漸脫離了那條既定的“屬於我的”路,為自己開拓了一片新的空間。

04、你一直在為目標改變就好

小學時,我倚仗著自己學習好,是老師甚至校長袒護的好孩子,覺得自己體育太差了,從不上體育課。

初中時,突如其來的800米測試讓我慌張失措,幾次找理由請假逃課。而當最終不得不面對,走上起跑線時,才發現一切也沒那麼可怕,自己也跑得並不慢。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初二時,被體育課代表強迫代表班裡參加400米、800米的項目。同學們給每一個運動員都做了橫幅,運動會之後,我特意把它摘下來帶回家。它對於我,不僅僅是一條印著我名字的橫幅,還是我給自己的一份答卷:我在改變,我愛運動,更愛生活。

漸漸地,開始健身之後,現在每週我都會抽出時間去兩三次健身房。其實,健身那四十分鐘,只夠看一集韓劇;同樣地,它也足夠你大汗淋漓,把運動心跳四次提到150以上,感受自己一次次突破極限帶來的自信與滿足,感受生命的魅力。

同樣,怎樣改造自己的生活,也由你決定。也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運動,但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兩件事,讓你發現,原來自己這麼棒,原來自己比自己想象的厲害許多,而人生就是這些事情的總和。

媽媽,您讓我上學好不好?考上北大前,我光著腳求媽媽讓我上學

社會上可能會有許多黑幕和不公平,但是高考是一箇中國人人生中經歷的最公平的選拔。你將是自己生活中最公平的裁判,結果完全由你選擇和決定。是去是留、是進是退、是越來越好還是虛度光陰,只取決於一個人——你自己。

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但也都不會早。我們不求自己優秀得萬里挑一讓人望塵莫及,只求奮鬥之後對自己說,我一直在改變,在進步,原來我這麼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