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都能和自己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聊聊学习,谈谈心和探索人生……然而,现实中,却有着许多父母正困惑于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苦恼于和孩子少有互动交流,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如此僵局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六大原因吧,下面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声,非常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01 听不见我在说话

孩子想跟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学校里发生哪些事情,一说起学校怎么样,同学怎么样,有的父母好像没有听见一样,直接对孩子说,“你回家要赶快把作业做完!”“作业做完后要抓紧练琴”……

不要以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说的话就没有意义,大人可以不在乎。

如果父母不断地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作业,孩子会觉得自己说话爸爸妈妈没有在听,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尊重,慢慢地孩子就不会跟父母说这些了。

在孩子长大一些,父母想要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但孩子却已经没有跟父母交流的习惯了

在孩子小时候真诚地向我们父母分享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时,父母总是压抑他,不喜欢他说起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愿意倾听他的说话,这个过程正在一步步地把孩子的心扉关闭了。

也正是由于父母失去倾听孩子的这种习惯,孩子也被这种习惯引导为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02 看不见我的想法

举个例子,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陈同学非常难过的诉说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永远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按着父母的想法来做。

原因是他的父母很少让他自己选择想要的,连衣服裤子都是父母给他买好,他想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想画画……但这都被父母视为“不务正业”。

他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干什么都必须要经过父母的同意,父母只要他好好的去上学,在学校听课就可以了。

有些父母真的会是看不见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过着父母他们的生活,这样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真正的交流。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是在找借口。

许多事情父母根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孩子的解释,这样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着父母来安排一切。孩子会因此觉得很苦恼,他活在父母的想法里,

缺乏真实感,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03 漠视我的倾诉

网络上有一个孩子这样留言说,“那年初三,心理抑郁,成绩下降,头疼吃止痛药……我妈看到了骂我神经病,她不知道我那时候都快崩溃了……内心世界只有痛苦。”

纪录片《镜子》里的张同学也曾这样向父母倾诉过,他跟妈妈说过学校很压抑,已经压得他受不了了……然而,他妈妈就只会说,“学校那么多人,好几千人都受得了,为什么你受不了。”

张同学说,“我感觉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里已经压了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或向父母反映功课压力大、学校生活压抑时,有些父母不但不理解孩子,反而对孩子来一番讥讽。

一些父母真的会抱有这种观点:我们大人上班赚钱才辛苦,你们小孩就上个学有什么辛苦的

他们会觉得,除了学习,“小孩子”的其他事都不值一提。所以,孩子有烦恼根本就不会和这些父母说,反正说了也没用,父母也不会重视,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04 和你沟通很不愉快

有时孩子和父母说的话本来很放松,但有些家长比较敏感,会从中捕捉一些信息。

比如,孩子跟父母说我们班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一起回家了,家长立即反应“他们早恋吗?你有没有?你不要学他们!”

或者,有的孩子跟父母说“最近同学教我一个很新鲜的玩法,我觉得很好玩”,有些父母会紧张地追问,“谁教你玩的?是你同桌?我告诉老师给你换同桌,或者你要离他远一点,要不你也被他带坏了。”

父母对孩子的一些担心也很正常,但是没有必要过于神经紧绷。孩子和你交流,你一上来就给他泼冷水、扫他的兴,这样的沟通很不愉快。

父母没有从客观上和孩子讨论事情,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和思维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评论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生硬地与“父母心目中的坏孩子”等同起来,这样会让孩子反感,渐渐的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说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05 你反正给不了有用的建议

有时候孩子会跟父母商量事情或征求一些建议,但是父母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或是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先是噼哩啪啦说一大通道理,还摆出一副“我是大人,你得听我的”架子。

只要孩子不赞同他们的观点,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孩子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

如果父母容不得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选择,只让孩子听从你的安排和命令,孩子会觉得这根本不是在商量或征求建议。

这样做,给孩子的感受是,一来他会觉得这样的沟通没有意义,二来觉得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以后也就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06 聊天就只有“学习”话题

一些孩子上学寄宿在学校,周末或是一个月回来一次,和父母在家里相处的时间很少。

有的父母习惯地把时间耗在看电视剧和刷手机上面,孩子好不容易回来和父母过个周末或假期,想要和父母交流聊聊天,但父母却跟孩子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吗?

久而久之,那么孩子即使想和父母交流,也会因此懒得和父母好好的聊一聊了。这类的父母没有意识到一些事情正在剥夺他们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而还有一类家长是,和孩子聊天总离不开学习。比如,有的父母非常大方的给孩子塞上一堆好吃的,就没完没了地问孩子学习的情况……或是每天和孩子说的都离不开成绩、作业、考试等学习话题。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从学习中“放空”一下,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厌烦,也总感觉话不投机。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的确,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不愿意跟家长交流,特别是上了中学以后。

由于孩子成长本身自身的需要,到了一定年龄,特别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开始认为自己独立了,希望有自己独立说话的空间,希望父母能够听听自己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传统常常认为的“家长制”,就是“家长说,孩子听”这种观念导致我们不太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我们要相信:孩子不会百分之百都是错,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讲理的。

想要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会乐意和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 也愿意接受父母所给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孩子不是真的不讲理无法沟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这些“内心戏”!

或许,于每一个人而言,自己被尊重和自己能够做选择对人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父母不要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总是在外在的行为上回应孩子,孩子也会有他真正所需要的。

花点时间和耐心,去聆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够听到孩子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才可以和你分享他们的那些感受。

其实,父母也不见得需要完全接受孩子的感受,但是父母应该花时间听一听到底孩子的内在发出了哪些声音。

要记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给彼此余地,要有商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

倾听,是高明家长的必备技能,能实现倾听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能够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长倾诉,家长才有倾听的机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实,平时孩子对父母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感受时,这是他对父母的一种信任,或许他正想向父母请求帮助。所以请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分享,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由八只脚丫整理编辑而成,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