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AIoT,為什麼雷軍會5年投入100億?

前幾天,雷軍在年會上宣佈,小米將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將成為小米未來5年的核心戰略。

雷軍稱,未來5年,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AIoT,顧名思義就是AI+IoT,即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而雷軍也表示,對小米內部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

為什麼在大家都在喊“All in AI”的時候,小米為什麼要全面涉足AI+IoT呢?

那AI+IoT的魅力在哪兒?

什麼是AIoT,為什麼雷軍會5年投入100億?

如何理解AIoT?

IoT意味著“萬物互聯”,其實並不是全新的概念。

近幾年就被廣泛提及,認為是繼互聯網之後的,新一代的風口。

然而,由於技術的侷限,IoT一直不溫不火,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手環、共享單車、自動駕駛以及工業等大量IoT技術的應用場景都難有爆款出現。

其中共享單車的突然隕落以及自動駕駛讓人信心喪失等,均給整個行業蒙上了陰影。

然而,IoT畢竟是大勢所趨,尤其在AI需求飛速提升的當下,IoT的地位越來越顯現出來。

如果說,IoT是從單機向互聯的轉變的話,那AIoT就是從互聯向智能化的全面升級,更強調主動化的智能,即萬物智能。

簡單而言,就是將AI技術融入到萬物中。

什麼是AIoT,為什麼雷軍會5年投入100億?

一切為了數據

IoT的到來,顛覆了互聯網思維。

原本互聯網是各個終端互聯,而IoT則是萬物互聯,隨之而來的是不僅是數據爆炸,更將是不同類別和種類數據的泛濫。

同時,如何收集、識別、挑選以及挖掘、分析,成為一道難題。

這時,就輪到AI出場了,智能化賦予終端,甚至事物以識別、判斷及決策的能力,使得數據的處理效率大大提升,難題也遊仍而解。

如今,小米早已不再是一家智能手機廠商,更擁有龐大的智能終端生態,從手機周邊、出行、可穿戴、智能家居、生活用品、無人機、IoT等等,幾乎涵蓋了人們熟知的所有終端數設備,完全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這些終端不僅幫助小米打造獨一無二的生態,而且每一個都是一個互聯網入口,其背後的數據量不言而喻。

在如此龐大的數據儲備下,小米自然也擁有了雄厚的資本,更是奠定小米帝國的基礎。

什麼是AIoT,為什麼雷軍會5年投入100億?

數據是AI的“燃料”

在IoT時代,人機交互也變得極為複雜,除了文字輸入外,還包括語音、視覺、動作、觸覺,甚至味覺等,在未來都將變得習以為常。

“多模態”這一全新的名詞,就是用來形容如今繁雜的數據,多種模式、多種形態,讓處理和運用的難度大幅提高。

但數據依舊是AI必不可少的“燃料”,為了獲得數據,AIoT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通過AI技術來獲取大量“多模態”的數據,不僅為了交互,更計算機獲得更多的數據信息,以便為AI的訓練和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對於互聯網來說,獲取入口是勝負的關鍵,而數據則是競爭的“武器裝備”,甚至關係到生死存亡。

亞馬遜的echo、Google Home、蘋果HomePod以及小米智能音箱等,表面上標榜的是智能助理,其背後均在默默地收集數據。

一方面用於產品的改進和升級,另一方面則是為了AI提供“燃料”。

所以,AI為IoT賦能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更多、更豐富的數據,實現雙贏。

什麼是AIoT,為什麼雷軍會5年投入100億?

AIoT會成為新風口嗎?

說到互聯網紅利過後,新的風口是什麼?

有人說是AI,也有人說是IoT,更有人說是5G。

其實,這些全新的元素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下,才是真正風口形成的時候。

例如,AI是讓計算機和一切事物的智能化,IoT則是萬物互聯,而5G是未來互聯的基礎,即高移動性、無縫漫遊和無縫覆蓋,從而使得大量的應用場景成為可能。

而AIoT是AI與IoT的高度融合,兩者都將實現飛速的發展和進步。

因此,無論是AI,還是IoT,或者是AIoT以及5G,落單都不可能成為風口,而更需要融匯貫通,才能找到全新的風口。

雷軍說,AI的本質其實是給Things賦能,AIoT將是下一個時代的紅利。

小米並沒有太多強調AI領域的優勢,而是將重點放在IoT上,其目的就是利用自身原本在終端上的優勢,再加上AI技術,希望形成一個集合硬件、內容和服務的全生態,以抓住時代的紅利。

然而,從目前AI行業的態勢來看,都不約而同的將觸手伸向AI芯片,例如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巨頭,以及國內的阿里巴巴和華為等都在積極投入AI芯片的研發。

因為,芯片代表著計算能力,不但可以把控這一核心技術,更能儘可能節省成本,以提升競爭力。

畢竟,對於智能音箱這類終端來說,價格因素非常關鍵。

除了終端外,AI生態還包括算力、認知、感知、平臺、基礎設施、場景、人才培養、研發等等各個環節,光一個AI芯片的投入就何止100億。

所以,無論小米會不會研發AI芯片,但如今的AI行業擁有廣闊的空間。想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5年投入100億又何足道哉?

可以確信的是,未來AI行業的鏖戰即將拉開序幕。

文中圖片均來自pixabay.com及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